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0-25 13:27:37 | 移动端: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关键词:政治经济,关系,发展

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乌克兰经济都呈现出萧条的态势,尤其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乌克兰的经济环境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文旨在探索中乌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乌克兰经济陷于困境,既有经济结构问题,也有体制和政策问题;既有国内政局动荡原因,也有与欧美俄的政治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关键词:金

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内容:

摘要:长期以来,乌克兰经济都呈现出萧条的态势,尤其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乌克兰的经济环境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文旨在探索中乌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乌克兰经济陷于困境,既有经济结构问题,也有体制和政策问题;既有国内政局动荡原因,也有与欧美俄的政治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关键词:金融危机;橙色革命;乌克兰危机

一、乌克兰国内政治概况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正式独立,不久又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一起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立后的乌克兰,基本走上了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道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国家主权由总统、政府、议会(最高拉达)、司法机构等分别掌握。但是由于受乌克兰内忧外患及其领导人变换影响,宪法几经修改,乌克兰政体在总统议会制和议会总统制之间不断变换,从而也引起经济的波澜起伏。

二、乌克兰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

(一)克拉夫丘克执政期间(1991-1994)为快速起步阶段

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马卡罗维奇·克拉夫丘克执政期间,是乌克兰经济较为繁盛的阶段。1992年,中国和乌克兰建立互联友好外交关系,在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关系,中国支持乌克兰的独立自主以及和平发展,乌克兰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94年乌克兰议会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对乌克兰的经济环境形成了一定的保障。一直以来,中国、乌克兰两国都保持高度融合的发展态势、通过相互的信任和尊重,构建和谐的外交关系,因此在克拉夫丘克执政期间营造了融洽的外交环境。从这一阶段看,受友好互利外贸环境的影响,中乌两国的关系较为融洽。在对外贸易出口中,仍以传统的易货贸易为主,在进出口货物的比例上,出现了一定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粮食贸易遭受到了冲击,但是钢铁及军工产品的原材料出口具备着较大的优势。这一点对于中国的贸易市场来说,形成了资源互补。因此,中乌双方以粮食和轻工产品兑换重工业生产质量,使两国的贸易进出口路径更加宽广,达到互利互补、发展共赢。数据显示,1994年,双边进出口商品数额达到了8.37亿美元,中国进出口比例达到了7比1。但是,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一些贸易问题,包括个体商贩占主体市场、商品贸易较为混乱等等。

(二)库奇马执政期间(1994-2005)

2001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对乌克兰进行友好访问时,共同签署“21世纪中乌全面合作宣言”。这一宣言的签订,预示着在很长的一段时候内,中方将和乌方达成经济、文化、安全战略联盟,并且由中方为乌方提供核安全保障。在1994-1995年两国元首进行国事访问,促成了两国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的宣言。在此期间,乌克兰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升温,这主要是因为中乌两方通过国家领导人的外交会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了解,从而达到了两国在政治经济层面上的合作优化。这一时期的经济分为三个阶段:1995-1998年贸易额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当时中国轻工类出口产品由于质量较差从而使来自土耳其和波兰等国的产品迅速挤占了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1998年金融危机重创了乌克兰经济,导致其货币大幅贬值从而限制了乌克兰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在进口商品的类别中,钢铁作为乌克兰对中出口的一项重要原材料,在2012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从乌克兰进口了大量机电产品和军工技术设备,使一度遇冷的中乌贸易市场重新火热起来。逐步改变了中乌贸易逆差状态,直到2004年达到了贸易运输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中国对乌克兰加大了出口比重,在贸易商品的结构上也更加理性,轻工业产品比重逐渐下降,机电、运输和化工产品等商品的占有率不断提高。而随着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借助于商品互补的优势,中乌经贸合作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成为乌克兰在亚洲最主要的经贸伙伴。

(三)尤先科执政期间(2005-2010)

此间,乌克兰在外交政策上,更加侧重于对美、欧盟的关注,中乌关系面临冷遇。尽管如此,中国支持乌克兰市场变化,于2005年12月在WTO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签署了中乌WTO双边市场准入协议,双方正式结束双边市场准入谈判,乌方也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借助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产品的需要成了中乌贸易的主体市场需求。轻工业的贸易比重不断下降。同时,为了吸收更多的经济资本,中国加速推行出口信贷政策,和乌克兰共同推进银行合作,以此促进了中乌两国贸易组织的优化。乌克兰一跃成为中国独联体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此间,给予全面的融合互动,中乌两国已经将投资领域向多产业延伸。乌克兰加大力度,引进中国汽车、电信等企业,使乌克兰的经济体系更加国际化。但是,这些举措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乌克兰经济贸易的发展困局,因为缺乏本国政府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乌克兰在冶金、军事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局面不够合理,其发展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导致与中国涉及军事和技术合作领域的项目大多失败,而且参与中国机械与武器市场的比重也不断下降,使中国逐渐在亚洲和非洲市场上变成了乌克兰在军事工业化方面的竞争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重工业产品市场大幅度萎缩,而各类消费品却需要大量进口,导致了此后的贸易逆差。

(四)亚努科维奇执政期间(2010-2014)

亚努科维奇时期,乌克兰议会修改法律,确立了乌克兰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国与乌克兰的双边关系逐渐排除了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达成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向,确定了在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和军工领域进行深度合作。2013年12月,亚努科维奇总统访问中国,双方批准签订《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规划(2014-2018年)》,为未来几年中乌关系的发展确定航向。同时,中乌达成了关于发展双边合作的长期战略,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识。当时的亚努科维奇政府认识到,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不仅可以跳出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地缘政治旋涡,而且有利于乌克兰发展多元外交,平衡来自俄罗斯和西方的外交和经济一体化压力。然而,2014年2月乌克兰爆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严重的武装冲突和政治动荡使得两国合作项目搁浅。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安全压力持续高涨的情况下,乌克兰对华外交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调整:从扩大经贸合作转到地区冲突调停。乌克兰东部冲突爆发以后,乌克兰新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国家安全、恢复东部地区的控制,在外交上则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来解决危机。因此,乌克兰再度吸纳中国经济的发展动能,从中方进口质优价廉的机械机电产品,一方面吸引中国企业到乌克兰境内投资建厂、兴办企业,提高了乌克兰的经济产能,另一方面也给本地劳动就业注入了更多的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本国税收。据资料显示,2010年和2014年中乌双边贸易额分别为60.2亿美元和85.94亿美元,乌方均保持逆差。至此,中国已成为乌克兰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此时,乌克兰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一,乌克兰的招商引资政策较为保守,其优惠性严重不足。第二,在投资环境的创设下,外来投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较高,项目生产环境较为恶劣。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在乌克兰存有稳固根基的军工企业来说,外来企业对它们造成的威胁会转化成暴力因素,严重阻碍了外来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三,官僚主义严重、法律制度欠缺、银行信用风险较大、贸易市场混乱等等,都影响着国际外来企业的加入。

(五)波罗申科(2014-2019)

2014年开始,乌克兰对华外交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希望借助于联合国安理会、美国、欧盟等外部力量介入危机调停,其中也包括请求中国介入顿巴斯地区冲突调停。在2014年11月成立的新政府确立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东方外交在危机时期的乌克兰政府外交政策中处于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双方关系的中心议题仍然是反经济危机和稳定安全局势。由于乌克兰国内危机导致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多数被搁置,直到局势稳定。2016年以后,乌克兰经济形势逐渐趋于稳定,乌克兰政府在西方的外交和经济压力之下,进行了痛苦的经济改革和政治反腐败计划,格罗伊斯曼政府上任伊始就将工作重心转向实现经济增长以及铲除腐败。与此同时,中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地区也取得了不错的开局,相关国家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和投资,为对象国带来大量的就业和税收。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成立为“一带一路”项目推进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于是,恢复与中国的合作重新成为乌克兰外交的热点之一。2017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两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达成重要的共识,这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这基础上,“一带一路”合作进入了快速实施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初步合作成果,并且在科技、物流、绿色能源等领域都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双边贸易保持积极发展态势。相对于乌克兰总体外贸形势,中国与乌克兰的双边贸易数据保持的了较好的增长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中国均是乌克兰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和第二进口来源地,并且这两年乌克兰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均达到30多亿美元。乌克兰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矿产品、动植物油脂和植物产品等能源性和初级产品,而乌克兰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等制成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对乌克兰出口保持了一贯的增长,得益于乌克兰内需市场强劲复苏,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在双边贸易结构上农业综合体对华出口成为新增长点。由于乌克兰的重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要进行改造和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又是乌克兰所力不从心的。所以乌克兰目前借助于资源互拼、回收设备用等形式,赢取外汇,这一措施直接导致乌克兰过度依赖进口,自身产业负荷不断削弱。

(六)泽连斯基(2019-)

自1991年克拉夫丘克执政,到1994年库奇马,再到2005年尤先科和2010年亚努科维奇,直至波罗申科以及刚竞选成功的泽连斯基,政局更迭不断,经济亦是起伏不定。自2013年11月起,乌克兰危机爆发,随后局势瞬间万变,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出逃,一年后,国家政体回归议会总统制。频繁的政局变化对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在各个政权执政期间,其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均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具有不同的特征。目前,乌克兰已经选举产生新的国家领导人,然而新总统面临很多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难题。这也导致在乌克兰实施的议会总统制度下,权力过于分散,总统的执政权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同时,从国际环境上看,乌克兰与俄罗斯分离、向西方靠拢的联盟方式仍然延续。现任总统泽连斯基主张乌克兰早日加入北约,然而乌克兰想完全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全面西行,也绝非易事,不管是谁执政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泽连斯基在乌东部问题上的立场相对温和,另外乌克兰经济上也存在如经济转型不成功、出口战略无成效和能源危机等诸多问题期待解决。

三、总结

中国和乌克兰建交以来,两国政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尽管乌国家领导人经过六次更换,新政府尽量保持政治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隐患。无论乌克兰处于何种时期,中方支持乌克兰的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在经济上务实合作,相信中国和乌克兰政治经济合作关系会在新时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龙云飞.乌克兰经济陷于困境的原因及未来走势分析

[2]张弘.“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8

[3]哈星华.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关系:现状、特点与前景

[4]SIETRAKOVAANASTASIA.后乌克兰危机时代的中乌政治经济关系分析

作者:兰碧侠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治经济关系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91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