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0-21 13:10:42 | 移动端: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异同,中国经济,启示,经济,国际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 本文简介:摘要: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迅速腾飞的时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经济之中。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研究这些共性和差异对中国更好地适应国际潮流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虽已十分深入,但每位学者通常只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 本文内容:

  摘    要: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迅速腾飞的时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经济之中。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研究这些共性和差异对中国更好地适应国际潮流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虽已十分深入,但每位学者通常只着眼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某一点差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形式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希望以综述、宏观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进而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 当代经济;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n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ey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udying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better adapt to international trends. Regrettably, 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very thorough at present, every scholar usually only focuses on a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is very important, so this paper hopes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emporary China's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from a com-prehensive and macro perspective, and then draw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Keyword: contemporary economy; chinese economy;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mparative analysis; reform and opening-up;

  一、当代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概况

  1. 当代中国经济概况

  (1)当代中国经济的奠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于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以确立,它是当代中国实行的一项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也就是说,严格讲起来“改革开放”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政策———“改革”和“开放”。

  从历史上来说,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从1978年11月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即我们常说的大包干)的出现,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随后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

  1979年7月15日,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这就使得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先后设立了六个经济特区,它们分别是:深圳市、珠海市、厦门市、汕头市、海南岛和喀什。

  改革开放还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2)当代中国经济结构。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提高轻工业的比例);扩大消费品,尤其是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加强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来刺激内需)和基础产业建设,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趋于协调与平衡,并努力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现在工业与第三产业并重的经济。近几十年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同时,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从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值得强调的是,第二产业的增长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2]

  在整体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各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例如,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纯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上升,即发生了农业结构升级;而在工业产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正逐步由偏重“消费补偿”的轻型结构,向“投资导向”的重型结构升级;在第三产业内部,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电信业等等迅速发展,而且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更多的产业正在涌现。

  (3)改革开放后中国GDP的变化(1978-2017年,如图1所示)。

  图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GDP变化

  注:从左到右依次为:年份、GDP(以美元为单位计算,由于20世纪80年代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导致增长率虽为正数但GDP数值下降)、GDP增长率。

  2. 当代国际经济概况

  正如摘要中所讲的,现在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之中。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它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的全球化极大的推进了国际间的经济往来。[3]

  除了经济全球化以外,当今世界经济最直观的特征是迅速增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着相互带动和交错发展的趋势。

  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开发和推广,金融的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除此之外,当代国际经济还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二是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三是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四是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4]

  二、当代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相同点及其启示

  1. 开放式格局

  在第一部分中,本文提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开放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相照应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从开放或封闭的结果来说,它们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开放的格局;而正如前文所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抵挡的趋势,它让国与国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从微观角度来看,实质上经济全球化就是让每一个国家都变的更为开放了。

  从这个方面来看,开放是全球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应该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过也必须指出,国际市场“水很深”,纵横复杂,变化多端;相应地,拉动内需,切实提高国内消费才是首要任务。仅从GDP的核算情况来看,消费C在大多数情况下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净出口NX则占据着较小的部分,且变数较大。我国的经济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但切忌舍本逐末。

  2.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长

  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是第二、三产业并重,并向第三产业为重转型。自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带动了电商等平台的崛起。2015年“双十一”来临之际,国家总理李克强致电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庆祝“双十一”的成功,这一罕见的举动,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对于电商等第三产业的重视与期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第三产业新兴之强大。此外,房地产开发服务业、政治文化业、个体餐饮业、住宿业等也如日中天。

  再来看国际的经济格局———正如前文所言,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其它第三产业亦如是。以美国为例:“1985年,美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分别达到2.3%、27.5%、69.3%,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26.9%、70.1%。2016年,美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已成为0.9%、18.9%、80.2%,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口不足1%,而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人口接近90%,第三产业在美国产业结构体系中已处于主导地位。”[5]

  由此来看,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由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对第三产业中的商品与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而需求影响供给,这就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和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基本发达国家一样,保持一定比例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目前国际格局下的不错选择。然而这只适用于现在的状况,将来会不会产生“第四产业”(例如让人工智能自己创造价值)是很难说的事情。因此,一个时期的政策,只对应某个特定的环境下。

  3. 贫富差距悬殊,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中国贫富差距,指的是在中国社会中,个人财富不均衡的现象。理性来讲,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而且是必需的。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存在的,我们不可能走以前的老路,搞平均主义。有差距的存在才会产生竞争,促进社会的发展。但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差距过大。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超过了国际制定的警戒线。贫富分配政策问题可以说是当今中国财政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际上,贫富差距悬殊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许多国家也都有同样的问题。更准确的来说,国际的贫富差距与一国的贫富差距的定义和范围不同———我们要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差距是极其悬殊的。以2018年最新数据为例,卢森堡的人均GDP达到了113626.62美元,而马拉维却只有341.667美元,相差了几百倍。[6]而且这个趋势正在拉大,可以说是国际经济的“马太效应”了。

  中国可以借鉴此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发展的历程,在发展中国经济的同时,不让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得太大;但同时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些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和当今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容需要被剔除掉。权衡发展与均衡,一直是中国和世界始终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几个重要不同点及其启示

  1. 经济体制不同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没有计划)是通过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分配平等的经济运动形态。这样反映到所有制结构上,我国就自然发展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7]

  而国际上的大部分国家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但各个国家不尽相同。德国有“欧洲的经济发动机”之称号(法国也有此称号)。这里以德国市场经济模式为例说明中国经济体制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同之处。

  在德国市场经济模式之中,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证自由竞争,限制垄断。通常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只有当市场竞争趋向严重的不完全时,政府才会进行宏观调控;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系相对均衡,可能会比这样的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更加早的动用“看得见的手”。事实证明,这两种方式都是正确的。规则很重要,但随机应变在实际经济调控中更加重要,因此,政府要进行灵活的调控,制度和政策出台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经济平稳的运行和上升,切莫被此前的制度和政策“框死”。

  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德国各种体制关系的透明度很高。而我国在透明度这一方面尚不够高,当然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政府具有能动性更高的宏观调控能力,在某些方面不需要做的足够透明,但如果能进一步提升透明度的话,也许会使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进而带来更大的经济乃至社会效益。

  2. 科技水平不同

  放眼全世界,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们要向最前方看齐。科技水平的提升能让企业生产1单位某产品的成本下降,进而让供求进入新的均衡,拉动内需,因此科技水平对于中国和国际经济都十分重要。

  大部分现代产品的生产(这里以智能手机生产线为例)大体满足一个“V字模型”———在设计阶段(开始阶段),利润较高;在生产阶段(中间阶段),利润较低;在销售阶段(结束阶段),利润较高。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大多站在这个“V字”的两端,而欠发达国家则被迫站在中间,从事着耗体力、利润低的生产线生产工作。中国在5年前,就基本处于中间阶段,而现在,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深化,中国正在向两头大踏步迈进———既有华为这样的手机品牌努力研发属于我国自己的技术,又有大量的销售人才正在涌现。不过笔者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主要做“研发”和“销售”,但同时拥有“生产”的能力,这样才会在某个领域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3. 人口数量不同

  将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或许有人认为意义不大。因为人均GDP乘以人数就是GDP了,落实好人均GDP,似乎就万事大吉。但并非如此———如果考虑两个人口为1.1亿和1.2亿,意义确实不大。但是中国有着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假设一个偶然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可是乘上14亿,就会变得极大,因此中国与国际上的其它国家相比,具体社会情况就要复杂得多;而且一旦出现社会问题,就要比其他国家更难扭转。

  试想,基尼系数相同的两个国家。一个国家有10亿人口,对应的极度贫困人口有500万;另一个国家只有100万人口,对应的极度贫困人口才5000人,就后者来说,政府很容易做到精准扶贫,从而实现整个国家的完全脱贫;而对于前者来说,不能不称为是一种“攻坚战”。因此,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开展难度大,由于人口数量巨大,这个政策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抵消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过希望政府一定要坚持这个政策,相信经过努力,贫富差距悬殊这些因为人口基数过大而加深的问题也会逐步得到缓解。

  四、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结构。随后得出了中国与国际经济三个相同点,由此得出了我国要顺应全球化潮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政策,但不能忘记拉动内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不要过度忽视第一、二产业;权衡好发展与平衡的关系三个启示。

  之后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几个不同之处。又得出了如下结论:调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要被制度框死;我国政府与企业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透明度,进而提高公信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科研能力和销售水平;坚持“精准扶贫”等政策,不要因为人口基数大导致的困难而放弃。

  尽管我国目前GDP增速放缓,但是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稳步发展。增速放缓本来也是GDP总量上升后的必然趋势。相信中国的经济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陈平,李广众.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1(3):16-20.
  [3]张同斌,高铁梅.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与关联效应的国际比较——基于美、英、日、中、印、巴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3):848-868.
  [4]张亚雄,张晓兰.从“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5(11):11-17.
  [5]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Quarterly Gross Dom estic Product(GDP)by Industry[R].Washington:BEA,2016.
  [6] 世界经济信息网.2018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预测[Z/OL].http://www.be000.com/gdp/per_capita_gdp_2018.html.
  [7]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凤良,于泽,等.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3(10):15-17.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及其启示》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80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