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0-17 13:40:24 | 移动端: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创意,民族文化,培育,研究,旅游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近年来,文旅融合在形式、内容、途径与模式等方面走向深化,以民族文化为根底,融入创意元素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文章从主客双重参与的视角出发,用文化分层理论探讨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的途径,旨在为民族地区创意旅游培育研究方面提供一定帮助。关键词:游客;当地居民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近年来,文旅融合在形式、内容、途径与模式等方面走向深化,以民族文化为根底,融入创意元素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文章从主客双重参与的视角出发,用文化分层理论探讨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的途径,旨在为民族地区创意旅游培育研究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游客;当地居民;参与;创意旅游;民族文化

我国民族地区有高品位且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将旅游业定位为地区发展的带动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以旅游产业带动民族地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是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方式过分地依赖了民族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良好的自然环境,导致环境问题突出,其文化因素挖掘和创新意识明显不够;二是旅游者需求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而日益多元发展,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被动接受“既定”的旅游方式,更加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深度化和注重民俗参与式的旅游方式,其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自我发展成为游客新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要积极探索和培育适合本土资源条件和发展理念的新路径、新模式。创意旅游具有深度体验性、双向互动性、高附加值、高流动性等特征,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实施路径[1]。

一、文献回顾

自2000年格雷·理查德(GreyRichards)和克里斯宾·雷蒙德(CrispinRaymond)首次提出“创意旅游”的概念至今近20年间,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意旅游”做了大量研究,所有这些研究为创意旅游的理论发展与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厉无畏等探讨了创意旅游的特点,比较了传统旅游与创意旅游模式的异同,并剖析了创意旅游引领旅游产业转型的机制[2]。尹贻梅等从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耦合关系出发,提出了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应采取集群式发展模式[3]。赵玉宗等总结了创意旅游的核心要素和特征,并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构建了创意旅游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4]。谢飞帆将3T原则(technology,tolerance&talent)应用于创意旅游,说明了创意人才是促进旅游变革,开拓旅游业新天地的关键[5]。汪德根等认为创意时代的到来将导致旅游资源的广泛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旅游营销的多元化等诸方面的更新[6]。朱应雨指出,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是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7]。Smith认为创意旅游满足了游客对更丰富、与其他游客有不同经历的渴望,从这个角度看创意旅游和体验旅游很类似[8]。Gauntlett认为创意旅游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运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帮助旅游者发现自我潜在的存在价值[9]。Richards提出创意旅游概念的中心点是针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深度参与到当地社区当中,与当地居民展开互动过程中完成自身创造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挖掘[10]。Ulrike等人引入创意阶级层面这一独特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些挑战传统旅游者经验的群体是如何用科技去创造和重新定位一个独特的旅游体验,把创意经验和旅游经验联系起来研究的角度[11]。Korez介绍了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出通过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创意旅游发展在经济和环境发展中保持平衡,形成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2]。

二、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的思想情感、民族风情、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是创意来源的重要载体。以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演艺业为例,自2004年张艺谋《印象刘三姐》问世以来,大型实景山水的展演手段,突破了对封闭空间的限制,各地竞相模仿。现形成了《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山水盛典》等三大巨头,占据了国内旅游演艺业的半壁江山,究其原因不仅是其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和新颖性,满足了游客个性需求,更是三大演艺集团成功洞察了国民的审美意趣,甚至主导了国人的需求取向。但是,据近年来《中国商业演出市场票房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有27%的演出场馆处于闲置状态;2016年,旅游演出5.29万场,同比下降4.17%,票房收入34.04亿元,同比下降3.21%。这一现象与目前政策持续发力,消除市场泡沫不无关系,但是从根本上说,旅游演艺业单纯依靠现代技术,特色不明显,对本土文化的再挖掘、再演绎不够,造成文化失语和创意内涵深度缺位。实景演出虽然提供了旅游体验的环境,但是旅游者只是单纯地以满足视觉冲击来达到心灵的震撼,缺乏与当地居民的深度交流互动。因此,创意旅游的发展需要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的合作才能实现[13]。

三、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分析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这一过程的总和。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核心[14]。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居民的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复合体验型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多,游客不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与享受,而要获得自我认知的转变与能力的提高,这一趋势要求旅游经营者必须以自身本土传统文化为基础,充分挖掘文化的张力,以注重创意生产来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大致类似于表1的演进规律[15]。

四、民族文化结构与民族创意旅游培育

(一)民族文化结构

民族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创意是“活化”民族文化的路径。根据文化结构理论,文化的结构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复合、开放、动态的耗散结构,具有可分性与可析性,其中的各要素是可以分解,也可以重构的。李炳全将文化分为硬核和保护层,硬核是文化最深层的部分,本质或根本性的东西,它决定着文化的存在与发展的方向,一种文化之所以是这种文化,是由其内核决定的。硬核为每一文化所必须,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主要就是为了硬核文化不受质疑或否定,从而文化得以持续下去。保护层是硬核周围用以保护内核的文化或文化心理的部分,它由具体的观念和行为规范组成,是内核文化的外化与表征。硬核与保护层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一方面,硬核是保护层的基础,决定保护层的内容、形式和特征;另一方面,保护层是硬核的各种具体表现,是硬核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不同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或方式外围层是民族某一核心文化特质的显性符号,易被游客感知,外围层既包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例如,民族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婚嫁习俗等;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例如,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民族礼俗、传统技能等,这一部分易被游客感知,成为吸引游客旅游的动因,同时,这一部分也是民族旅游创意的活跃区。中间层的民族群体文化主要包括民族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行为文化指少数民族在人际交往中约定成俗的习惯式构成,一般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中间层不能被游客直接感知,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核心层是基于共同信仰而潜在的基本假设,集中体现于民族精神、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念等意识层面,是不同民族地区形象的灵魂所在。核心层文化是本民族最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决定本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在游客参与的外来文化注入和应用创意元素激活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原味性和原真性而不至于“走样”,是民族地区旅游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民族地区旅游管理者要明白哪些是本民族的核心文化要素,对于核心文化要素采取“保守”态度,不能因为外来文化的注入和创意元素的应用而破坏核心文化区。核心文化区一旦破坏,就会出现文化蜕变的发生,导致整个文化病态发展,甚至走向死亡,当然,民族地区创意旅游将无从谈及。因此,硬核文化区一般不具有创意价值,也不能进行创意开发。

(二)主客双重参与的民族创意旅游培育

创意业与旅游业在关联性和渗透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创意旅游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方式所形成的多元化、高品质新型旅游发展模式,对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游客与目的地分别代表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表面上看两种文化处于冲突状态,实质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关系,两种文化的碰撞将是创意来源的根本。从目的地来说,异于客源地的特殊的民族文化是吸引游客到某一民族地区旅游的主要动因。每一个旅游者身上带着他惯常居住地的文化,不同的游客进入某一民族地区旅游,给目的地带来的是以游客为文化单元的异质文化。游客将其自身的文化以旅游的方式带入目的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的创意生产,这无疑对目的地创意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激活民族地区文化创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创意旅游将地方民族文化注入创意生产,以本地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文化转化为具有积极价值取向的旅游消费产品,实现有限资源的无限利用。从游客来说,游客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需求,是参与目的地创意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说,人类的精神需求是无边界的,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将导致人类创意的螺旋式上升且无尽头。创意旅游使得旅游者满足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感觉器官的刺激享受,调动了游客的参与意识,激发了旅游者的创意本能,使旅游者由之前被动地参观游览转变为主动融合与参与,实现了旅游者自我素质的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旅游者为外来文化的注入和创意以民族地区文化的创意互动结合,一方面满足了游客的复合型旅游需求,使游客将“不虚此行”;另一方面,也是民族地区转变旅游资源观念和发展观念,突破旅游季节性限制,更加注重民族地区“软文化”的发掘和利用,达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有智”增长目标的实现。

作者:姬浩浩 鲁喆尔 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系 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培育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76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