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古今六则

古今六则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0-14 22:34:34 | 移动端:古今六则

古今六则 本文简介:

“古经”六则在家乡的方言中,人们把故事叫“古经”,也有叫“古今”的。记得小时候冬日农闲时,晚饭过后,全家人围坐在暖炕上,黑洞洞的,连油灯都舍不得点。母亲掐着草编,父亲抽着旱烟锅。他给我们讲着祖上传下的那些“古经”,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至今还能记得几则。(一)家有“冷字”家乡地处甘通两县交界处,山大沟

古今六则 本文内容:

“古经”六则在家乡的方言中,人们把故事叫“古经”,也有叫“古今”的。记得小时候冬日农闲时,晚饭过后,全家人围坐在暖炕上,黑洞洞的,连油灯都舍不得点。母亲掐着草编,父亲抽着旱烟锅。他给我们讲着祖上传下的那些“古经”,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至今还能记得几则。
(一)家有“冷字”
家乡地处甘通两县交界处,山大沟深,历史上有“苦甲天下”之称。(
“陇中苦瘠甲天下”
陕甘总督左宗堂语,具体指会宁县。)但这一地区文风淳朴,老百姓对书法作品情有独锺。不论贫富,家家的大客房正中都要挂上中堂、条副。炕上侧墙挂上短四条屏叫炕屏,地下侧墙挂上长一些的四条屏叫地屏。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家无字画不叫家,没有锅碗瓢盆可以借,但没有字画,怎么去借?可见字画在当地普及和盛行程度。
有人虽家贫,但家里收藏有名人字画,别人在评论时总要送一句话:“家有冷字不算穷”。
我问父亲“冷字”是谁?父亲回答说是冷爷的字,但他也不知冷爷何许人也。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了冷爷其人:冷爷是清乾隆年间的山东名士冷文炜,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朝廷重臣。据通渭地方志所记,冷文炜中了进士后,被朝廷选派往西北甘肃通渭县任知县,他的书法墨宝便留在了这一地区。于是在民间百姓中也就有了这样一句口头禅。
(二)四大李爷
家乡人民尊崇那些为官清廉、能为百姓办事且善书法的地方官员,“四大李爷“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小时听父亲讲“四大李爷”,至今还记得他们是:南晖李爷、则广李爷、朝栋李爷、蓉镜李爷。至于每个人的身世,父亲也不得而知。
若干年后,在翻阅“甘肃历代书画名人录”时,才知道了他们每个人的简况。
南晖李爷名李南晖(1709—1784),清巩昌府通渭县人,字仲晦,号青峰。清代学者,通晓经史,长于诗文,善书法,以行楷见长。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人,选授四川威武县知县,在任有政绩,为通渭县名人。
则广李爷名李则广,字旷西,号天乙,晚年自号看云道人。清巩昌府伏羌(甘谷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3甲102名进士。历任四川青神、云阳、浙江省奉化知县。道光二十四年由奉化任满返里,主讲陇右各书院。咸丰元年复出,任四川彭水县知县,次年底退归林下,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卒于家中。他的著述甚丰,可惜多已散佚,尚存者仅有<读经笔记>、<读史笔记>各偌干卷。其书法独辟蹊径,超凡脱俗,擅名一时。
朝栋李爷名李朝栋,字西村,清巩昌府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人,清代书法家。擅长书画,尤以书法知名。陇上名家牛树梅评云:
“其书丰腴圆润,而体骨坚重,无一笔一画不本于古,而莫名其宗派。”道光五年(1825)拔贡。曾主讲四川江油书院,后归里卒。著有《也园书谱》,《四体豳风诗贴》。
蓉镜李爷名李蓉镜,字鉴堂,清甘肃秦安(今甘肃秦安县)人。道光九年(1829)2甲106名进士,善书法。授湖南省湘阴知县,升道州知州,以贤直能著称,后引疾卸事,卒时年仅三十七岁,天下惋惜之。
(三)孙老爷书寿联
孙老爷,名孙绳武,通渭县常河镇康家川土山下人,是清末民初本地区一位有影响的书法家。
清朝晚期孙老爷乡试?中秀才后,又经几年苦读,这年来到兰州府,参加了省上的考试。但时运不佳,结果名落孙山,心情很是不好。想到和自己一起来的同乡虽学问不如他,但人家却考中了,自己竟然未中,实无颜回故里见家乡父老,暂时就住在店里。没过几日盘缠所剩无几,一时无计,烦脑不已。
为了散心,这天他走出店门,信步来到省政府的后衙门。正逢省主席杨胜之为贺老母八十大寿征写寿联,承诺酬金一字一两白银。省城的书法名家都知此寿联难写,所以无一人敢来应书。孙“老爷”知情后,一者囊中羞涩,二来艺高恃才,便走过去揭了榜。杨大人知有人揭了榜,心甚喜,命执事随报寿联的书写情况。
孙“老爷”饱蘸浓墨,略一沉思,便笔走龙蛇,墨翻惊涛,几个大字跃然宣纸之上。上联起首是:“这位老娘不是人”。执事告知,杨大怒,正要发作,又一执事告知以下是:“九天仙女下凡尘”,杨大人转怒为喜。执事再告知说下联起首是:“儿孙个个都是贼“时,杨又欲发作,执事再告知接着是:“偷得蟠桃供母亲”后,杨大人非常高心。召见谈话后,如数兑付了赏银。按常规情理,赏银应退回一些。但这时孙“老爷”手头紧得很,便如数收了下来。他走后杨大人很不高兴,对下人说,此人如此贪财,若当了官百姓受不了。有意刁难他,破例放了一个四川绵竹县知县,但捐堂银子数目甚大。孙“老爷”因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也只好返回老家。一生布衣,无缘功名,潜心书法,后来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地方名家。
据传闻说:陇西的书法名家李朝栋,在看了他的字后说:字是好字,恐怕一生家贫。他日,孙绳武在看了李朝栋的字后说:字是好字,恐怕一生无后。孫绳武一生家贫,李朝栋一生无子。正应了“字如其人”一语。双方慧眼,果中对方要害。
(四)拾金不昧
清朝乾隆年间,通渭县常河镇孙家川有个孙老太太,和丈夫二人在黒石头开了个孙家店。这里地处甘通驿道,过往客商多,孙家店卫生条件好,食宿合理,店主热情服务周到,客商们大多喜欢在这里住宿。
有一次,一个外地客商在孙家店住了一宿,早上离开。赶了一天路,到晚上再住宿时,发现自己的一包银子遗落在孙家店的枕头下。返回太远,思考东西未必还在,只得自认倒霉。再说客商走后,孙老太太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了这包银子,清点后就收拾了起来。
第二年,这位客商再路过此地时,又住在孙家店里,孙老太太问他去年丢了什么?客商讲了丢银子一事。孙老太太核对了银子的数目后,进里屋拿出了这包银子,让他清点。客商一眼就认出自己所失之物,清点后毫两不差,非常感动。决意要分一半给孙老太太,她婉言谢决了。
这位客商返回故里后,将此事告知在京城当官的同乡。同乡在上朝时又禀奏给乾隆皇帝。皇帝龙心大悦,御赐“拾金不昧”锦幛一副。来年客商又路过此地时亲手送与孙老太太,以示感谢之情。
从此后,孙家的子孙们谁家过事情时,便把这锦幛挂在客房中间,以眩祖上的荣耀。就这样流传了两百多年。民国年间本地匪患严重,有一年土匪反时,全村人都躲到了堡子上,土匪进村后,挨家搜查,有小匪搜出了这幅锦幛,交给头目看,并建议焚烧掉。头目看后,说这上面有乾隆皇帝的御印,不可毁坏。就这样,孙老太太“拾金不昧”的锦幛幸免于难,终于被保留了下来。
(五)老庙梁东岳泰山神搬迁陇西坪传闻
据刘尚贤先生1996年撰写的《稳西坪东岳泰山庙碑记》一文可考,在唐初,泰山庙最早与高庄塔尼寺原为一庙,分上中下社。延至明万历十七年,下社因路远而分,在道托坪另建泰山庙。万历三十二年址移淌寺沟(菜子山)。后又移建庙果山,只二十余载,崇祯四年巩昌府地震时毁,再迁建于老庙梁。刚二十年,又于康熙四年再迁移于陇西坪,新建泰山庙。山名青龙山,仍称下塔尼寺或下庙。当时,因庙址为陇西县飞地,俗称陇西庙。尔后,东岳泰山神就成为甘通两县周边群众共同供奉的地方之神。
关于泰山神因何从老庙梁移址陇西坪,小时还听长辈们讲过一段离奇好听的故事。
康熙初年,喇嘛教兴犯,所到之处,地方神遭到了厄难。在康熙四年的某夜,庙官曹某梦见泰山神走进来,急迫的对他说:你们快来呀!喇嘛们现正在脱我的袍。曹某惊醒后,急忙喊上同村几人赶到老庙梁,在高处往下一看,大殿上灯火通明,喇嘛们手持法器,一边作法,一边往下脱神的衣袍。袍脱下后,喇嘛们背着袍往黑羊梁方向走去。大家悄悄跟在后边,心里祷告着:泰山爷老人家你显显灵,把这些喇嘛口吐三口黒血死掉。当走到黑羊梁岘口时,喇嘛们果然口吐了三口黑血倒地而毙。他们夺回了袍,重新把袍又穿在了神的身上
第二天晚上,曹某又梦见神对他说:老庙梁扎不住了,我要搬家,请把你的牛和车借一下。凌晨,曹某再次梦见神对他说:新家已搬到了陇西坪,牛我给你拴在槽上,添上了草料,拉车的两根皮绳搭在屋檐上。天亮后,曹某走进牛圈一看,两头牛站在槽前,身上冒着热气,毛端挂着颗颗汗珠,再一看,槽里倒着各种大小不等的硬甲虫。他走出牛圈时,有两条蛇从房檐上倒挂下来。当大家到了陇西坪时,神的轿子早已到了坪上。
就这样,东岳泰山神从“老庙梁”迁到了陇西坪,庙更名“陇西庙”。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1996年庙成立碑时,遂改名为今日的“稳西坪”。但周边群众仍有人惯称陇西庙。
(六)锁呐曲牌《雪梅吊孝》

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人家不论过红事还是白事,乐工中唢呐都是一种主要的乐器。但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所吹奏的曲调不同,来营造出一种特殊气氛。在过白事守灵期满、亡人开始起灵出殡时,坟上演礼祭祀完成、棺椁下土稳葬时,都会乐声骤起,唢呐吹奏的正是《雪梅吊孝》的曲牌。这段乐曲旋律迭宕起伏,哀音摧人心扉,加上孝子们撕心列肺的哭声,旁观者难控眼中之泪珠。有关《雪梅吊孝》的来由,在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传闻。古时候,有个王员外生了个女儿起名雪梅,从小许配给邻村李员外的公子为妻。这雪梅姑娘聪明伶俐,到了十三四岁时,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样样精通。人也出脱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一般。
雪梅住在绣花楼上,楼下是一所学校,她的未婚夫李公子也在这里读书。她有时偷偷往下看,也不知哪一个是李家公子。有一天,先生带学生们去春游,雪梅偷偷跑进教室,依次翻阅桌子上的书本。当翻到李公子的位置时,书里还夹着几张她的肖像画。原来,雪梅往下偷看时,李公子把她也偷画了下来。第二天,雪梅看到的李公子,竟然是一个英俊洒脱的年轻少年。
过了几天,李公子的座位一直空着没有人,雪梅打发丫环去询问,回来说公子有病在家治疗。雪梅小姐忧心忡忡,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一心牵挂着公子的病情,没几天,人也消瘦了不少。
数月后的一天,丫环从学校打听回来告知她,说公子昨天已不治身亡,雪梅听到这个噩耗后,如五雷轰顶,昏倒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她脱去红妆,洗掉粉脂,披麻戴孝。第二天在丫环的陪同下,直奔李家而去,一进灵堂,化掉纸钱,浇上斟欠,便放声痛哭。这雪梅小姐直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连那林中鸣禽也无语,河中流水竟失声。守灵三天公子出殡后,雪梅小姐决意要为公子守节,她在李家侍奉公公婆婆,为二老养老送终。她死后,也和公子葬在了同穴。
当地有个通音律的音乐人,知道了这件事后,便谱写了这首《雪梅吊孝》的唢呐曲,很快便被民间乐工们广为演奏。就这样,唢呐《雪梅吊孝》的曲牌,在家乡被流传了下来。
汪啸·文

古今六则 本文关键词:古今

古今六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今六则》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72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