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

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0-14 22:30:02 | 移动端: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

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 本文关键词:新时代,武术,对策,对外,翻译

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 本文简介:1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成就1.1武术文化国外翻译的成就武术文化的对外翻译采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有关武术的英译活动只是口头翻译,没有出现完整规范的英译本武术著作。1963年《基本中国拳法》由美国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中国武术流派、基本功的训练方法、阴阳哲理等,其出版标志着中国武

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 本文内容:

1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成就

1.1武术文化国外翻译的成就

武术文化的对外翻译采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有关武术的英译活动只是口头翻译,没有出现完整规范的英译本武术著作。1963年《基本中国拳法》由美国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中国武术流派、基本功的训练方法、阴阳哲理等,其出版标志着中国武术对外翻译开始进入到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阶段[1],“功夫”一词也在主流英语世界迅速传播开来。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武术对外交流的蓬勃开展,武术译介迈入了新的历史征程,涌现出诸多翻译成果,其中美国当代汉学家道格拉斯·怀尔较具代表性,他于1983年出版了《杨家太极拳秘诀》,1996年又出版了《遗失的晚清太极拳经典》。之后有代表性的是Lorge于2012年主编的《中国武术:从古代到21世纪》,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外武术翻译的兴盛客观上扩大了武术在海外的影响[2]。

1.2武术文化国内翻译的成就

国内武术翻译活动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汉英武术词典。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共出版了3部词典,分别为1988年吴必强编写的《汉英武术词汇》、1989年解守德和李文英编写的《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2007年段平和郑守志编写的《汉英英汉武术词典》[3]。第二,英文版武术教材。1986年第1本英文版武术推广教材《武术》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出版,同年,第1本有关教练员培训的教材《国际武术教练员培训班教材》英文版也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出版。1987年有关裁判员培训的教材《国际武术裁判员训练班教材》由中国武术协会编写出版。此外,多种双语教材大量出版,如温搏的《中国武术中英双语教程》、戴国斌编写的《中国武术》。第三,英文版武术竞赛章程。随着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及1991年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举办,国际武联相继组织编写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章程》《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国际武术竞赛规则》等[4],以满足赛事举办的需求。第四,英译武术书籍。改革开放后,武术翻译门类逐渐齐全,翻译作品数量迅速增长,呈现出繁荣的征象。武术翻译除了介绍武术套路、武术技击技术外,还突出介绍武术历史、武术文化内涵等。2012年黄山书社就出版英文版《中国红:武术》,对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武术的源流、套路、门派、器械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使外国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武术,进而能更好地体验中国文化[1]。

2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困境

2.1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数量较少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输出已成为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100年间,中国完整翻译了西方各类著作书籍近10万册,但国外翻译的中国著作不超过500册[5]。当前,我国武术文化对外翻译依然不尽人意。美国最权威的亚马逊图书网以“中国武术”进行搜索,结果显示围绕“中国武术”的英文版本图书仅554本;从出版社分布来看,中国大陆仅56本,国外出版社463本[2]。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数量较少,不利于国外受众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影响到当前中国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2.2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内容较为单一

武术研究专题主要分为武术概念与分类、武术发展、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武术普及推广、武术拳种拳法介绍、太极拳专题、武术竞赛裁判法等,内容极其丰富。当前国内外大部分武术英译译文都集中在各类拳法的翻译上,尤其是侧重翻译太极拳、太极剑等一些发展较好的修身养生的项目上。文献资料显示,当前出版的554本英文版“中国武术”,其中介绍拳种技法内容的占据216本,比重达到了39%[2]。此外,武术对外翻译还侧重于武术及武技的概念,较少涉猎武术的内涵、武术理论的内容。可见,武术文化的对外译介仅停留在技术描绘层面,很难体现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的面貌。这种单一化选材不利于国外读者全方位了解我国的武术文化,从而影响着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

2.3缺乏高水平的武术文化翻译人才

翻译承担着精神交流的中介作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交流活动,翻译人才的数量和素质已成为推动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我国翻译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陈旧、培养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翻译人才稀缺。全国相关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超过50万人,有4万多职业翻译人员,但高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不足100人[6]。《中国文献西译书目》统计,近400年有1219名译者被收录,仅有217名已辨明是中国译者[2]。我国体育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更是不容乐观,现阶段不但没有开设体育翻译专业,而且现有的翻译专业也没有设置体育类课程。在全部22种专业翻译人数中体育专业翻译人数列倒数第4位,所占比重仅为1.3%[1]。体育翻译人才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翻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从而导致武术英文图书的出版,绝大多数由国外学者翻译[2]。虽然西方学者为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果只由外国学者来翻译,就很难保证其译文能准确地表达原著所阐释的思想内容,甚至还会出现“失真与变形”的情况。

2.4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缺乏权威的、统一的体系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外交在我国政府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武术文化对外交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7]。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武术文化对外翻译问题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规范用语。武术从1963年开始出现最早的书面英译作品至今,已有50多年,但其英汉用语还没有相对统一,武术语言在英汉互译时其翻译和应用也没有相对明确的用法。虽然在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共同协商、讨论下,武术一词正式统一的英译名为“Wushu”,可由于历史、地域等方面原因,武术英译至今仍旧没有完全统一。新加坡的一些武术团体习惯称“武术”为“martialarts”,法国和南非的一些武术团体习惯称“武术”为“Kungfu”,甚至中央电视台对外介绍传统武术也常用“Kungfu”一词。由此可见,武术文化对外翻译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

3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历史机遇

3.1党中央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认同的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故受到各国的重视。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复兴,特别是习近平同志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以来,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推进到了崭新阶段。2014-09,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中,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2014-10,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10,在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空前重视,无疑为武术文化对外翻译传播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2社会对文化软实力理念的认同和推动

软实力主要表现为由文化吸引力、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无形资源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文化软实力表象上强调的是文化的影响力,实质上体现的却是综合国力,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文化对经济的辅助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显现,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就是两者关系的最好阐释。有数据显示,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了本国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的总值;当前世界文化市场总额中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的份额达到了76.5%[8]。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与经济的影响力很不相称,中国对外交流中尚未真正展现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对外传播还有待大幅度提升。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资源,也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为武术文化对外翻译提供了重要机遇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3.3“一带一路”建设为武术文化对外翻译提供了广阔平台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习近平主席在重要出访期间,几乎每次都会提到“一带一路”,同时还会特别强调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2017-05,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强调,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2017-12,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又强调,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这些论断表明,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党和国家的伟大创举,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新布局,可为武术文化对外翻译提供广阔平台。

3.4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武术文化对外翻译提供了政策支持

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017年和2018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武术文化对外翻译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推进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加强中国出版物国际推广与传播,扶持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这是中央第一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以文件形式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体育文化交流”“通过孔子学院、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等,助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些表述为武术文化对外翻译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必将极大地促进武术文化对外翻译迈进新时代、达到新境界。

4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出路

4.1制定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长期规划

为提高我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就必须对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制定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规划。首先,从国家层面成立对外传播机构,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对武术文化用语进行大规模的挖掘、梳理和整合。通过制订武术文化对外翻译责任规范、服务规范和道德规范等,协调规范群体成员的行为,促使武术文化对外翻译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其次,成立武术术语审定委员会,规范翻译武术术语。武术术语由表及里涉及到表层语言、中层语言和深层语言,表层语言术语涉及各种拳种套路、养生功法及对抗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中层语言术语涉及到各种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深层语言术语反映的是文化价值方面的内容,结构庞大、专业性强,只有建立标准、规范的武术对外翻译术语体系,才能保证武术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的顺利进行。再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研讨会,以便能及时纠正不适用的语言,同时又能紧跟时代发展需求适时更新语言,这样才能使武术文化译文逐步走向标准化、官方化和国际化,进而加快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进程。

4.2培养高水平的武术文化翻译人才

中国本土译者相对西方译者更了解武术文化,翻译出的译本更忠实于原文,不容易出现文化误解的问题。由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对其进行翻译的难度较大,需要高等院校、涉外机构和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合作,培养高水准的翻译人才。首先,以高校为依托,加强武术文化翻译后备人才的培养。高校是培养翻译人才的第一阵地,但高校要创新培养模式,实施“专业+语言”或“语言+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其次,为突破我国武术文化翻译人才不足的瓶颈,我国还可以引进一批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才参与翻译工作,这些人员语言素养扎实,能够较好地保证对外翻译的质量,可有效提高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

4.3丰富翻译内容、调整翻译策略

(1)统筹分析武术文化对外翻译,丰富翻译种类。要打破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单一内容格局,需不断扩大翻译领域及种类,如增加有关武术的内涵、武术理论的对外翻译内容。除了技法内容翻译外,还应对武术文化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翻译。(2)调整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策略。当前文化翻译的策略主要包括归化和异化2种,学术界对2种策略的选择还存在一定争议。现阶段武术文化对外翻译不必拘泥于选择哪一种翻译策略,而应根据受众文化交融的程度和现实接受能力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融会贯通,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翻译作品,以确保武术文化能够更好地被目标受众认同和接受。

4.4创新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推广途径

首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在数字化时代,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网络技术,积极建立武术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网站,这样受众随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线学习,可极大地提高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速度及影响力。另一方面,可将武术文化译本音视频化、影像化,使其更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传播具有感染力强、传播效果好、信息含量大的特征,有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武术文化。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宣传和推广。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沿线国家出版社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策划、翻译、出版武术文化领域的图书。做好武术文化译本的定位工作,根据各国的生活水平,译介出版所提供的产品及包装应形式多样,可以是基于二维码的文字和视频混合的图书,也可以是纸质的或电子的图书,以满足不同国家对武术文化译本的需求,可有效促进武术文化译本走向世界。

作者:白蓝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对策》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69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