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

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10-14 22:29:36 | 移动端: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

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专业人才,机制,金融,艺术,研究

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艺术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既具艺术鉴赏力又精通金融的艺术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必要。广东省地方高校在协同创新培养金融管理人才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艺术金融教学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创新协同培养模式与方法,实现培养适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艺术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既具艺术鉴赏力又精通金融的艺术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必要。广东省地方高校在协同创新培养金融管理人才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艺术金融教学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创新协同培养模式与方法,实现培养适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协同创新;艺术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广东省的艺术金融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是围绕艺术品的资产化、金融化和平台化迅猛地开展了各类建设。这就要求有一批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络,满足当前艺术品资本化情形下市场需求的专门化人才,这是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因此,艺术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对广东而言,地方本科院校在办金融专业上的比较优势在于毕业生留在地方从事金融工作的趋势远强于重点院校,且生源熟悉岭南艺术经济、拥有当地金融资源以及广泛人脉。所以,在广东省本地开展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的试点对促进地方文化艺术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探索与艺术金融相关产业、机构协同创新培养金融管理人才的机制对于地方高校办好金融专业也有深远意义。

一、广东地方高校培养艺术金融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育了一个市场发展的规模结构不断丰富的近4000亿的艺术品市场及相应的市场体系,表现出了勃然的创新发展态势[1]。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对收藏文化价值认知的普及,大量的高端投资者开始将投资视角从传统的证券、地产转向新兴的文化和艺术品收藏领域。可以说,对艺术品的投资已成为继房地产和金融证卷之后的国际上公认的、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项目之一,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各种方式介入艺术品领域,开启了艺术金融迅猛发展的新时代[2]。因此,所谓艺术金融,指的是以艺术品作为投资对象而衍生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总称。

(一)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在市场规模、结构与业态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艺术金融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英国巴克莱银行估计,“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1]。有统计资料显示,本世纪初欧美发达国家的家庭投资者的文化艺术品投资在家庭财产投资中占比达到20%,其中金融证券、房地产和收藏艺术品的年均回报率分别为15%、21%和26%[3]。《2017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全球统计年报》的相关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投机资本离场,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08年以来始终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12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而产生的各种新业态应运而生,如文交所、艺术基金、艺术抵押担保、艺术银行、艺术保险等艺术品金融化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4]。这些数据说明:经济下行时,文化艺术品与商业资本结合,艺术品金融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二)艺术金融领域需要大量专门人才

艺术金融领域主要的困难是鉴定文化艺术品价值并使其标准化,这不仅包括相关配套环节的严重缺失与合理性问题,而且包括“试水者”的接受能力问题,这些都是当前悬在这个领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5]。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与之相联系的信用活动都充满了风险,艺术品投资、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托管、艺术品租赁、艺术品信托等各类金融行为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储备,而且需要具有投资理论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知识与能力的人员从事经纪人和专家的角色,帮助投资控制风险,实现资本增值[6]。然而,目前符合要求的专门人才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人才少之又少,既具有艺术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有艺术文化鉴赏学术研究的人才更显不足。

(三)地方院校培养艺术金融人才的必要性

对于处在经济和金融环境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的广东地区高校而言,面临地方院校的金融管理类人才与重点院校培养的人才的竞争优势问题,而在我国尚属于新兴领域的艺术金融显然应当成为地方院校的重点选择。在这样一个市场繁荣、资金巨大却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的大背景下,适应广东地方特色,地方院校抓紧培养出大批高素质艺术金融专门人才迫在眉睫。这些人才一方面拥有扎实文化艺术修养,懂得艺术品投资、鉴赏和收藏,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精通金融市场规则的专业管理人才。这也是适应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明智选择。

二、广东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培养艺术金融人才的可行性:以广州大学为例

为了适应艺术金融的发展趋势,协同创新培养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部、教育厅和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教育改革内容。地方院校的模式应当有别于其他高校。以广州大学为例,可以从下面几点论述广东省地方高校培养艺术金融人才的可行性。首先,广州大学金融学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学科扎实。广州大学金融学专业由经济与统计学院开办,始终坚持“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的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本土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艺术金融人才显然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同样,广州大学的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美术学专业在教育部等级评定中名列前茅。这两个学院都注重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其次,办学条件良好、师资雄厚。金融学专业所在经济与统计学院,融合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三大学科,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除专业教学系外,还设有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与投资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各机构内部协作良好,师资队伍金融素质健全,是兼有经济学、管理学的复合型队伍。广州大学的美术与设计学院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唯一获得教育部艺术硕士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文化部及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项目单位。两学院能够满足艺术金融理论教学的师资要求。其三,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的外部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广州大学的金融系和广州大学的美术与设计学院同处一个办公大楼,办公室相互嵌套,人员间关系良好,知识溢出氛围浓烈。同时,广州大学毗邻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共享艺术资源,资源相互开放。加之,在联合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广州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下设的结算中心、多家校外金融投资企业以及艺术行业协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努力实践“校企对接、服务地方”的指导思想,也获得了大量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支持。最后,艺术金融人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2010年以来,广东省地方各金融机构、艺术产业转移园、演艺公司每年都会向学院咨询是否有金融投资方面的毕业生可向他们推荐,这些单位表示,他们虽然也从985和211的高校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高校引进金融投资方面的毕业生,但在引进2~3年后即面临着人才流失问题;而留在广东省内(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并在各单位任骨干的很多都是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故希望我们能推荐优秀的毕业生通过正常应聘程序到他们单位工作。因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方向故每年只能满足上述单位的个别需求,因而存在着就业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不均衡问题,可以通过校内合作、校企协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三、广东地方高校艺术金融人才模式培养的构设

(一)艺术金融人才培养情况

事实上,随着艺术金融产业的兴盛,北京和江浙沪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有过一些探索和尝试,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和高级研修班等形式。根据相关院校招生简章,整理得到当前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简况,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中国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不足: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纵观表1,大部分单位的培养目标比较模糊,存在两极化倾向,一是定位过高导致的片面追求培养全能型人才,一是定位过低导致的过于追求技能型人才。此二者虽有特色,但所培养的人却不能适应艺术金融市场的工作需要。2.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不匹配。比如,把本应该侧重科学研究的全日制硕士生培养目标定位成培养应用型艺术金融人才;把全日制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成了在金融和艺术间比重上的侧重;而高级研修班更是大而化之地模糊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3.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以艺术品作为投资对象的市场比以有价证券作为投资对象更加复杂多变,单纯地依靠金融或者艺术领域的师资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与艺术金融市场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适合需要的人才。

(二)艺术金融人才培养机制构设

首先,要树立起协同创新育人的理念,将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有机整合起来,准确定位艺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原有教学特长,积极有效地整合学科、师资等资源,加强对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研究,将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其次,要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引,构建跨学院的人才培养教学机制。跨学院搭建“通识通修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体系平台,此课程体系原则上在一二年级实施大类培养,三四年级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实施分类培养,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多样发展。第三,要以“基础+创新”为特色培养艺术金融人才。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既可以依托艺术类专业,也可以依托金融专业,还可以依托综合类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有着广泛的培养基础。不同高校的相关院系在培养艺术金融人才时应结合自身特色,开拓创新,形成自身的特色。当然,虽然开办的基础不同,但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应一致,应开设艺术专业理论基础教学、艺术品鉴赏与投资、艺术品与金融运作模式、艺术金融与风险控制等课程。最后,将协同创新培养理念贯穿到课程实践教学中。目前我国艺术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共同弱点就是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缺乏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联系的实践环节培养,忽视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7]。广东已有地方院校与当地协同创新培养金融管理人才的案例[8],说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可行的。因此,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与相关校外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些专家应当包括艺术家、艺术品收藏家、艺术赞助人等艺术领域专家和与艺术相关的银行家、金融工作者等;要聘请上述专业人员作为实践教师以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与本地的艺术品拍卖行、美术馆等大型艺术品交易和展览机构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并有计划地组织本专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和实习。

四、结语

协同创新理念是一种能够更好提高效率、水平与质量的思想观念。而大学则是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谋求创新的主体。因此,大学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培养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9]。这既是时代发展对大学办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生需要。它使得大学的创新实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使大学办学与社会发展方向相适应,可以培养出大量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艺术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构建正是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提出来的,并将此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它可以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清晰明确、培养的内容更地方特色,可以有效地实现相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西沐.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反思[J].荣宝斋,2018(9):230-237.

[2]何爽.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06-108.

[3]王菁菁.当资本瞄准文化艺术品领域[N].中国商报.2016-07-28(1).

[4]高迎刚.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J].艺术百家,2012(3):82-87.

[5]西沐,李亚青.中国艺术金融风险分析与管控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18(3):138-144.

[6]潍坊银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20.

[7]祝捷.论新时代下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J].陕西教育,2018(7):32-33.

[8]龙游宇,姚芳.金融管理人才双重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广东某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8(11):18-22.

[9]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作者:孙辉 龙游宇 单位:广州大学 经济与统计学院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艺术金融专业人才机制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69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