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

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9-30 13:56:29 | 移动端: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

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 本文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建议,企业

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 本文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复杂化,审计责任越来越重要,审计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应运而生。本文认为存在一个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从企业审计风险相关概念及风

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 本文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复杂化,审计责任越来越重要,审计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应运而生。本文认为存在一个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从企业审计风险相关概念及风险模式的演变入手,以提高审计效果为目的,得出企业管理中规避审计风险的启示。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

一、引言

审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审计风险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近年来国内外企业财务造假和审计漏洞的案例频发,这使得人们对审计中的风险越来越重视。目前学界对审计风险的研究较为有限,且现有研究多以传统的账项审计为基础进行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意义来看,这都表明以风险为导向的新审计模式研究迫在眉睫。

我国的审计相较于国外而言更具有行政色彩,即国内的审计往往由政府部门主导,只有大型企业内部设有审计机构,而中小型企业的审计往往是交给政府相关的审计部门来完成的,即使是大型企业,在审计中也经常缺乏专项费用。这些会导致企业审计的管理上出现审计不独立、财务审计同一批人等问题,且在企业管理中难以体现审计的职能作用。目前,我国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逐渐与国外审计接轨。本文通过对企业层面的审计风险入手,构建审计风险模型,分析审计风险的组成以及规避方式,并对企业及政府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二、审计风险模型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学者对审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诠释,国内外针对审计风险有诸多解释:《科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已鉴定的财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经营状况以及审计人员未发觉的重要错误;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对误报的财务资料提供错误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这些理解存在着共同点,即审计风险是以审计为基础,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具体反映均为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风险。因而在审计风险中,我们以审计学为主导,引入风险的概念与判断,构建相关风险模型,可以较好地揭示当今审计风险的现状,并为企业审计提供更精确的建议。

(二)企业审计风险模型

企业管理层在管理审计风险时,不仅仅需要关注重大错报风险,同时还需要关注检查风险,这也构成了目前主流学界对审计风险的组成定义。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审计风险应由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部分组成,以上两种风险均为可控风险,而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审计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固有风险,固有风险与被审计对象有关,而与审计工作无关,由此,我们可以构建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

在初期阶段,企业管理层首先需要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层次,然后利用上述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并据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确定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从而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内。

在终期阶段,企业管理层需要通过审计风险模型来确认实际审计风险状况,并与初期确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进行比较,若前者高于后者,就需要重新考虑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与范围,可能追加审计程序,或者建议被审计单位将自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确认,否则注册会计师为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将发表谨慎性意见。

三、如何开展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

(一)通过监督与制衡开展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

开展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时,首先要确保企业的管理层、注册会计师与会计信息相关利益主体是互相制约的,避免出现“既是裁判又是球员”的情况,这样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在此基础上,会计与审计之间的持续博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在平衡点上会计信息趋于公允。其次,监督与制衡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手段,控制审计风险也是控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架构、背景关系、人员素质以及会计技术水平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只有将审计的视野不断扩大至全面信息才能做到,而这些因素仅靠注册会计师或者审计单位是无法完成的,因而通过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才能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多方面的监督与制衡包括政府部门审计或管理部门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其他社会相关主体的监督。

(二)同时注意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

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构成了日常审计活动的两方面要素,审计风险也由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两方面组成。从审计客体的角度看,财务报表反映了审计客体期末经营活动的结果以及其资产负债状况,若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其经营状况与资产负债状况,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并带来相应的风险;若企业规模较大,不真实的财务报表会造成管理混乱,进而成为社会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审计单位需要为不真实的财务报表承担审计责任;若不能就不真实的信息给予相应的措施,则属于审计失败。从审计的主体角度看,审计人员需要遵守相关审计准则,审计过程需要符合审计流程,若审计人员自身没有做好应尽的审计责任,则会导致审计失败,这也是审计主体风险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审计风险的模型又可以表示为:

审计风险=审计主体风险+审计客体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是由审计主体所决定的,考虑到审计现状往往会将其确定为较低的风险水平,但是固有风险是由审计客体所决定的,注册会计师了解企业状况与生存环境可以对可控风险进行评估,但无法影响固有风险。在对可控风险进行评估之后设计并实施相关审计程序,与传统的制度审计相比,解决了传统审计中抽样审计的随机性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

(三)管理审计风险需要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是识别与分析达成目标的风险,用以构成决定该如何进一步审计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对可能破坏达成目标的事物的识别,包括对风险来源的识别、风险目标的识别以及风险影响的识别。在审计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同类型的风险,需要在目标确认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识别,即识别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中将要或已经发生的风险。审计人员要首先意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在存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主体对风险进行分类,或者对出现风险的不同原因与风险导致的结果进行分类。为此,审计人员需要对风险进行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方法,了解别的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对此,获取准确的风险识别信息需要审计人员具体做到:(1)审计人员应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财务、生产、销售及内部审计等其他人员,以获取对识别风险的信息;(2)审计人员可以借助辅助程序及时识别异常交易与事项、预测未来趋势,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此前未获知的关系,进而规避潜在风险;(3)审计人员应当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有助于识别风险的信息;(4)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利用以前所获取的信息,但要考虑到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变化。

另外,现代金融与现代管理的创新加大了审计的难度。新的管理手段与金融衍生产品趋于复杂与多样化,这在客观上使得会计系统变得更加不确定与不完整,也加剧了审计过程的复杂度与困难度。在审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未深入了解的情况,这对风险识别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为此需要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最新的企业管理与金融衍生产品信息,对风险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会计信息系统,而是在时间跨度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以及在空间跨度上充分调查非会计信息与环境。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审计风险着手,以审计风险本身及其性质引出审计风险的模型及其应用方式。根据我国目前审计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现状,对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认为,区别于传统的账项审计模式,风险审计模式有利于审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有利于防范潜在的各种风险、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本文就如何开展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即监督与制衡手段、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审计风险识别。为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审计模式,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以促进会计事务所乃至整个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对此,本文针对中国企业审计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一)加强审计理论建设

纵观国际审计界,国外的审计理念比国内要领先很多。不仅如此,国内企业新的管理方式与各类金融衍生品对现有审计方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若不能及时纠正现有审计理念,未来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我国需要及时与国外审计接轨,不断提升国内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审计界需要积极研究相关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

(二)修订审计具体准则

仅有审计理论的提升是不够的,现实审计流程中需要相关审计准则的支持。通过设立审计调查小组,针对国内现状,积极收集听取各方意见,设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审计准则。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审计虽然较为成熟,但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所以不能照搬国外的审计准则,应当在国内已有的审计准则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审计素养与国际视野,将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融入准则。

(三)加强司法执法能力与监管体系

司法执法与监管是审计系统健康进步强有力的武器,提高司法部门的执法能力,对主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企业内的财务工作固然重要,相关的配套监管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善的监管才能保障财务系统的质量,这需要审计部门建立问责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让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管力量,从而将风险降低到可控。

作者:董劲 单位: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企业审计风险管理及建议》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49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