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9-30 13:53:43 | 移动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本文关键词: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理论,规划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本文简介:摘要:本文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系统,提出了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乡村整治规划的研究内容:产业规划、建筑整治、景观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整治、健全管理措施。并以西安市武家庄村为例,阐述了乡村整治规划的相关要点。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乡村整治规划;武家庄村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文明的体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本文内容:

摘要:本文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系统,提出了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乡村整治规划的研究内容:产业规划、建筑整治、景观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整治、健全管理措施。并以西安市武家庄村为例,阐述了乡村整治规划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乡村整治规划;武家庄村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人们对乡村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针对的不仅是脏乱差等现象,同时还要进行生态治理。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加大乡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推进乡村厕所粪便的整体治理;整治乡村的村容村貌;有序推进乡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建立健全乡村的规划管理机制;完善建设和管理保护措施。本文基于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坚持科学规划、科学治理的原则,建设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1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1.1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及定义

人居环境科学是吴良墉先生在借鉴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所提出的“人类聚居学”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情况发展而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吴良墉先生把人居环境定义为:人类聚居的地方,是人类生活的场所,是地表空间,人类在此场所生产生活,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结果。

1.2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是构成人居环境的5大系统。其中,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是人居环境中的基础系统,强调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支撑系统和居住系统是人类长期生活与生存的结果;社会系统是人类长期生活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1.3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

西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人居环境问题,研究的空间尺度较大,内容较丰富,这为我国研究人居环境问题奠定了基础。国内对人居环境问题的研究较晚,目前对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从人居环境的评价角度去探索。1993年,吴良镛先生在中科院的学术报告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995年,他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人居环境研究中心;1999年,他以人居环境科学和建筑学为基础,起草了《北京宪章》;2001年,他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著作;2010年,形成的《云浮共识》,标志着人居环境科学不仅在理论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而且在实践操作方面也卓有成效。

2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2.1乡村整治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

乡村整治的重点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目的是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是农村建设和长期发展问题,面对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较复杂,因此需要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指导。宜居的人居环境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结果。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研究乡村整治规划,既实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拓展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内容,为以后的乡村整治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2.2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乡村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

以人居环境科学为背景,应用综合研究的方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在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点,找出重点问题,切实可行地解决乡村的人居环境难题,建设优越的人居环境。在整治过程中,面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和难题,逐条分析,逐条解决,最后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同时,还要进行总结概括,得出科学的结论,最终解决整治规划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和矛盾,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乡村整治规划的研究内容

人居环境中的五大系统与乡村整治规划是对应的关系,乡村的自然系统包括地形、地貌等,对应景观环境等;居住系统有民居、公共建筑等,对应民居的保护等;支撑系统包含基础服务设施,对应排水系统、道路系统的完善等;社会系统指的是村民在社会上的一些交往活动和经济发展,对应产业规划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由此归纳为:产业规划、建筑整治、景观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整治、健全管理措施五个方面。

3实践案例

武家庄村位于秦岭以北,周至县以南,东面有楼观镇,西面有仙游寺,南面有环山路黑河出峪口,北靠秦岭北麓环山公路(S107),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捷。

3.1存在问题

3.1.1缺乏核心业态武家庄村主要以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该村靠近西安市饮用水水源地,无污染型工业,经营性产业以景观石批发、药酒生产为主,整体上武家庄村产业经济发展较落后,没有形成可持续产业链。3.1.2缺乏科学规划武家庄村建筑布局存在自发性、随机性,整体较凌乱,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村庄内现有建筑式样大都趋于雷同或十分突兀,建筑风格不统一,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3.1.3环境保护意识差当地居民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该村环境相对较差。村内整体景观绿化较少,卫生较差,且村内部分道路没有实现硬质铺装。3.1.4设施不完善武家庄村基础设施建设均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实施改造,但整体改造成果不佳,尤其在景观环境设计、交通标识、排水、厕所、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该村的可持续发展。3.1.5缺乏统一管理武家庄村的整体管理较混乱,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缺乏管理意识、完善的管理制度、创新的管理体系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管理不到位。

3.2整治规划

3.2.1产业规划依托武家庄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优势和文化底蕴,以黑河烤鱼、苗木花卉为特色,打造特色产业链,实现该村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农家乐、养殖业、景观石批发、药酒生产等产业,形成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格局。3.2.2建筑整治依据现有建筑,对武家庄村建筑进行整治规划,提出以下四种整治方案:①保护;②改建;③拆除;④置换。建筑改造过程中,建筑形式多以周至县地区传统民居样式为主。整体色调以白色、栗色、褐色、冷灰为主色调;农家乐墙体以黄色为主,在建筑外立面悬挂玉米、药材等作为装饰;民宿建筑以白色和红色为主,用红色砖石来砌整个建筑的主体墙面,门框、窗框等选用褐色。3.2.3景观环境整治景观风貌的规划和设计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的,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景观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需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村内景观环境改造提升中,用乡村文化墙展现当地的特色,拓宽村内水渠,规整道路两侧生长较杂乱的植物,布设景观石、石磨等景观小品。3.2.4基础设施整治整修村内道路交通网,统一设置路灯,建设生态停车场。完善给水管网体系,排水系统重点按村子内部和农田山林两部分建设,整体采用雨污分流制进行建设。垃圾处理采用“垃圾桶分类收集—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场”的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成立专门负责环卫的队伍,负责垃圾清理及监督管理。3.2.5健全管理措施为了提高全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效率,尽早实现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目标,应建立健全长效的自治管理工作体系。适当引进人才,对当地的村民骨干进行定期培训,重点发展一批优秀的乡村干部,为武家庄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完善村规,加强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卫生管理意识,提高自觉性,有序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工作。

4结语

乡村整治是面向全社会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应当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树立科学的整治精神,把科学规划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把全面整治和共管自治相结合。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以主要问题为导向,抓住重点,围绕产业经济、建筑环境、景观环境、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整治规划。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自治管理措施,统筹兼顾,切实可行地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EB/OL].[2018-02-05].

[2]DoxiadisCA.Ekistics,thescienceofhumansettlements[J].Science,1970,170(3956):393-404.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韩雪婷.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村庄整治规划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6.

[5]王建国,龚恺,吴锦绣,等.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多样化、宜居化提升方法研究——以江苏泰州乡村为例[J].乡村规划建设,2013(01):32-42.

作者:王春艳 丁华 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乡村整治规划》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49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