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

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9-26 13:36:41 | 移动端: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

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 本文关键词:再利用,建筑,历史

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 本文简介:摘要:本次历史建筑确认工作是在历经了几次国家级文物普查工作之后,在东城区已基本完成区内历史文物的摸底工作基础上,为扩大保护范围,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登记在案,做到“一物一册”。本文主要阐述了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中使用的《乾隆京城全图》(以下简称《乾隆图》)比对、高精度影像第五立面提取

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 本文内容:

摘要:本次历史建筑确认工作是在历经了几次国家级文物普查工作之后,在东城区已基本完成区内历史文物的摸底工作基础上,为扩大保护范围,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登记在案,做到“一物一册”。本文主要阐述了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中使用的《乾隆京城全图》(以下简称《乾隆图》)比对、高精度影像第五立面提取、历史价值文献检索和住户访谈等技术方法,以此保证历史建筑信息的全面、准确。同时基于普查成果,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确定

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五朝古都,具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北京的“老城”更是历史和文化的集中承载体。然而,为了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支撑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城”在“城市发展”的推土机下,历史风貌、文化印记、已变得支离破碎,日渐模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老城不能再拆”。北京市政府在编制《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时,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提出要处理好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加强对世界遗产和老城的整体保护。住房城乡建设部也于2016年印发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真落实。该方案要求全国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按照“五年计划、三年完成”的总体安排实施。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参与上述工作,负责东城区历史建筑的确定。东城区作为老城历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是老北京文化的集大成者。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城市变迁,东城区的很多历史建筑还是能够连片成群,能够很好地展现北京老城的城市格局和古都风貌,是传承北京市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历经了几次国家级文物普查工作,东城区已基本完成区内历史文物的摸底工作。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既有文物普查工作基础上,扩大保护范围,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登记在案,做到“一物一册”。我们在此次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中,利用《乾隆图》比对、高精度影像第五立面提取、历史价值文献检索和住户访谈等方法,对东城全区范围内的潜在历史建筑进行筛选普查,保证历史建筑信息的全面、准确。同时基于普查成果,对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进行了思考。

1东城区历史建筑确定的工作思路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东城区历史建筑确认课题组于2017年底对区内历史建筑开展了调查工作。经过前期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乾隆图》比对和高精度影像第五立面提取,初步确定历史建筑调查目录。从数量上来说,本次调查共包括了潜在历史建筑1600多项,分为传统建筑、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等,其中原东城辖区内1200多项,原崇文辖区内400多项。从分布情况上来说,原东城潜在历史建筑呈片状连续分布;在原崇文辖区范围内,除大栅栏街道、前门街道外成零散分布。课题组将完成了1600多处传统民居、工业遗产、近现代优秀建筑、名人旧居等历史建筑的调查、登录工作,每一处历史建筑采集丰富的建筑图片、建筑口述史、建筑基本信息等资料。研究撰写东城区及各街道的《历史建筑调查报告》,具体包括:街道历史沿革、历史建筑分布、历史建筑建档、分类分级评价及保护建议。

2历史建筑确认关键技术

2.1基于乾隆图提取清代建筑规制、原始名称、原始使用用途

《乾隆图》如图2所示,是乾隆朝绘制的北京城区地图。该图以1∶650比例尺绘制。经考证,该图绘制时间为清乾隆十五年,范围为旧时京师城墙范围[1]。采用平面和立面相结合的方式绘制,是精确的清代实测城市地图。图中内外两城的规划形状、城墙和城门的构筑细节,以及大小街巷、胡同的分布,民居、街巷、衙署、宫殿、王府、军营、仓库、寺庙等主要建筑,均清晰可见[2]。因此本项工作基于对乾隆图中四合院规制、房屋形式、房屋名称及使用用途的标记研究,从中提取历史建筑的清代建筑规制、原始名称、原始使用用途等。具体操作方式为:(1)根据图中胡同、河流、城墙等的空间位置确定乾隆图与现代测绘图的对应关系,并进行配准。(2)根据图中房屋、宅门、院墙空间分布、朝向,确定院落规制。(3)根据图中绘制房屋样式,确定房屋规模、等级。(4)根据图中文字注释,确定宫殿、园囿、庙坛、府第、衙署等历史建筑的原始用途。

2.2基于高精度影像提取建筑第五立面

基于高精度正射影像,提取建筑的第五立面,识别院落规制较高并保存完好,屋面形式为筒瓦屋面或合瓦屋面,屋顶为硬山、悬山、歇山等明清建筑形式的历史建筑,补充历史建筑调查名录。图3可清楚看出该院为带一跨院的标准的二进四合院,建筑为筒瓦屋面、过垄脊、硬山顶。

2.3获取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价值

基于文献查找获取历史建筑相关记载:从《东华图志》《地方志》《北京四合院志》《城市记忆》《北京宫殿与庙宇》等书籍中,或从优秀近现代、挂牌保护院落、名人旧居等名录中检索其历史文化资料。基于当地住户访谈获取历史建筑口述史:通过与当地住户、街道和社区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记录胡同和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具体包括:历史沿革、原始用途、著名人物居住、重要历史事件、时代特征,重点院落记录音频资料,保存历史建筑口述史。

3由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引发的对城市更新的思考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存在着产生、发展、消亡的周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保持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城市更新和老城保护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目前城市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课题组通过此次“历史建筑确定”普查工作,尝试从提升城市品质,保护老城风貌的角度,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再利用进行思考。

3.1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时代记忆

北京历史建筑年代跨越了元、明、清、近代、现代。按照我国建筑主要历史分类,大体可分为古代建筑(鸦片战争以前)、近代建筑(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现代建筑(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当代建筑(改革开放至今)四个时期。在历史建筑调查过程当中发现东城历史建筑中元代建筑已基本查询不到。古代建筑最早只可追溯到明代,以清代居多,建筑材料以砖、石、木为主;近代建筑多数为民国时期,时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风格是西洋风格传统风格并存,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机砖机瓦和木石手工砖并存;现代建筑相对较少,形式主要为功能服务,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东城区历史建筑以传统木结构建筑为主,其衰败速度很快,经常需要维修,尽管北京现存的古建筑中,不乏一些年代较久的实例,但那些品级低于宫殿、庙宇的府第和民宅,破败的周期更短。再加上战争、火灾以及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古代建筑散落在城市里的数量也日益减少。对于城市来说,建筑是记忆的承载、历史的承载。我们不希望记录城市历史的建筑逐渐消亡,查询城市时代记忆只能通过博物馆、文献资料来获取。

3.2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城市肌理变化

道路网络体现了城市肌理的空间骨骼,道路网的结构和相互连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肌理的空间形态。北京老城棋盘状的路网结构,主要源自元大都。元大都依据《周礼考工记》进行总体规划,其棋盘状路网,在明清两代得以延续,城市形态未发生重大变化[3]。直至到了现代,其实在长安街以北的老城,路网结构与元代也是大体重合。从《乾隆图》上可以很直观地得到印证。图4、图5所示的鼓楼东侧区域和南锣鼓巷区域,路网走向基本一致。另外从胡同风貌来讲也基本保持原有胡同机理,胡同宽度小于20m,胡同至少一侧还为传统四合院。北京旧城南城的城墙是明朝中叶开始建设,主要是在元大都的城墙基础上进行了南扩。为了防御蒙古军队的侵袭。由于当时明朝国力有限,只是沿着南郊将城墙修起来,最终形成了北京“凸字形”的结构。包入的居民区多为曲折狭小的民巷,未经规划,与北城相比,差别很明显。南城只有一条东西向的干道,现在的两广大街就是在原有的这条东西通衢上进行的扩建。南城地区既有建筑的质量、品级较北城要低,再由于21世纪初南城的大规模改造,使得南城的历史风貌和胡同保护、历史建筑数量都较北城有差距,城市机理发生较大变化,如图6所示的建国门南侧区域。从胡同风貌角度,部分区域虽然胡同骨架还保留,作为保持老北京城市肌理最重要的单元,四合院正在逐步消亡。《北京四合院志》中写到:在旧城改造中,北京的四合院总量已经由清乾隆时期的26000多处,变为20世纪80年代的6000多处,其中保存较好、较完整的有3000多处;到2012年,形制较完整的只剩1000多处,其中纳入文物保护的百余处[4]。胡同变成了大街、两侧建成了高楼。胡同风貌消失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新街口街道、牛街街道、白纸坊街道、龙潭街道等北京老城周边区域,老城其他地区有较少的胡同风貌消失。如东直门北顺城街,现失去胡同风貌。东直门北顺城街曾用名为东城根,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北水关并入东城根北部,改称东直门北顺城街,沿用至今。后进行拆迁改造。1983年建成现今规模,1988年重修。东直门北顺城街区位及周边环境如图7所。

3.3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胡同公共空间的消亡与新生

北京内城867处寺庙设施,其中城内绝大多数是街区层次的小寺庙,其规模与用地多为一般住宅的尺度[2]。如图8所示。在鞠熙《俗世如何想象宗教》一文中记载:“在古代它同时也是五方杂处的平民空间,是底层社会平等交往的公共领域。僧人、士人、女子、男人、北人、商人、优娼等各类社会角色均在寺庙中活动,通过寺庙的“中介”作用,各阶级之间频繁交往,寺庙中形成平等开发社交氛围,各种边缘人群被纳入容许范围之中。[3]”但是在这次历史建筑普查过程中发现,现在这些庙宇已改变了其原始用途,多变为居住大杂院,其公共空间的用途也随之消亡。现在保留的胡同,多为高密度居住区,少有公共活动区域。历史建筑普查过程中发现,胡同中还存在一些近现代建筑可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空间,比如一些工业遗产或者一些在胡同中的简易楼。安定门街道方家胡同46号,原为中国机床厂的厂址,至今保留着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建成的礼堂、锅炉房、恒温车间、办公楼等各式建筑。2008年此处变为文化创意园,园内有众多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整个园区依照原建筑空间改造为办公、展示、表演、餐饮休闲等不同功能空间,其中展示、表演、餐饮休闲都为对外开发的公共空间。千福巷一处简易楼,楼内每户没有独立的厨房或卫生间,作为居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要求,但是经过加固可改造为服务胡同居民的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增加胡同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另外,也有些在胡同周边修建的公共绿地,供周边居民进行休闲娱乐,这些区域规模大、景观好,但是一般沿河修建,具有一定特定性。比如,正三门外三里河区域、鼓楼大街东滨河区域等。图9所示的三里河绿化景观是2017年正式建成,位于城市河流流域,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茶食街;西起前门东路,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沿。总长约0.9km。图9三里河区域公共绿地

3.4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

东城区的历史建筑以北京四合院居多,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满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时两进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绅的住所。而到了现代,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为了适应人口的增长,增加居住空间,大部分四合院私搭房屋较多,原有的花园、亭廊、过道都已改为住房,难以看出原始格局。如图10所示。图10交道口街道王金声旧居院内全景大部分四合院中的建筑多为民国或清代建筑,建筑质量较差,急需修缮,但是大部分已开展的四合院修缮均为在原始格局上的按照原始房屋格局的统一工艺的仿古修缮,并未考虑每处建筑的特点及规制,同时对有艺术价值的建筑要素未保留,比如一些砖雕、木雕、彩绘随着院落修缮均被拆除,一些高等级的房屋形式被改为低等级的房屋形式。

4展望

按照住建部的要求,课题组完成约1600多处传统民居、工业遗产、近现代优秀建筑、名人旧居等历史建筑的调查、登录工作。每一处历史建筑采集丰富的建筑图片、建筑口述史、建筑基本信息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建筑再利用进行研究,主要对居住、商业、教育、文化等不同用途历史建筑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历史建筑与周边业态关系,同时研究具有代表性案例,形成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导则;将历史建筑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于急需修缮历史建筑,扫描历史建筑全景照片和激光点云,辅助进行原样修缮。加大历史建筑保护确定的公众参与度,开展历史建筑发布与展览、身边历史建筑历史故事征集、优秀历史建筑评选等活动。完善历史建筑信息管理,记录城市肌理变迁、单处历史建筑(院落)时间档案、典型历史建筑(院落)演变3D影片。总之,希望通过历史建筑的确定,能够把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历史建筑都能够发现到,保护好。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好北京城市的历史风貌。也希望能够在保护原有历史建筑、文化的同时进行活化利用,使北京这座古城能够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创造新的历史。

参考文献:

[1]杨乃济.《乾隆京城全图》考略[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3):8-24.

[2]孔中华,钟玲,阴劼.清代中期北京内城旗人居住状况的考察与分析———基于乾隆《京城全图》的研究[J].满族研究,2016(4):49-55.

[3]侯仁之.元大都城与明清北京城[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3):3-21.[4]段柄仁.北京四合院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1-3.

[5]邓奕,毛其智.从《乾隆京城全图》看北京城街区构成与尺度分析[J].城市规划,2003(10):58-65.

[6]鞠熙.俗世如何想象宗教———清代大众艺术作品中的北京寺庙符号化形象[J].宗教研究,2015(2):226-244.

[7]孙果清.乾隆京城全图[J].地图,2011(3):132-133.

作者:白晓辉 陈品祥 高飒 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再利用》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43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