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9-26 13:33:39 | 移动端: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本文关键词:散打,跆拳道,武术,探讨,特征

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本文简介:武术散打毕业论文写作参考8篇之第七篇: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场上所表现出的各自的技术认同情况、允许击打范围及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剖析各自的技术特点、技击理念、赛场效果,并从深层次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散打运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武术;

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本文内容:

武术散打毕业论文写作参考8篇之第七篇: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场上所表现出的各自的技术认同情况、允许击打范围及评分标准进行对比, 剖析各自的技术特点、技击理念、赛场效果, 并从深层次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旨在为散打运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武术; 跆拳道; 技术; 文化;

  Abstract:

  By comparing wushu (martial arts) free combat with taekwondo in terms of its technique recognition, attack allowance and scoring standar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technical features, attack and defense theory and competition effect. The in-depth cultural feature is also discussed, aiming at offer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combat.

  Keyword:

  wushu; taekwondo; techniques; culture;

  前言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 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渊源、环境因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经过不断发展至现代, 跆拳道已经与其前身 (手搏) 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继续注重精神与品格修炼的同时, 呈现出最大限度地向体育化方向转变, 这就为跆拳道的日益普及开辟了道路, 并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按照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整合后的散打运动, 同样以体育化为目标, 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正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国际化。此刻, 积极借鉴具有同源文化特征的跆拳道的积极成份, 无疑有助于缩短散打运动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场上所表现出的各自的技术认同情况、允许击打范围及评分标准进行对比, 剖析各自的技术特点、技击理念、赛场效果, 并从深层次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为散打运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技术风格、技击思想、竞赛规则等。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散打相关资料34篇, 与跆拳道的相关资料29篇。

  比较法。从技术风格、技击思想和竞赛规则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散打与跆拳道技术与风格的比较

  武术散打突出技法全面, 具有多样的拳法及腿法并继承了传统技击术的贴身快摔技术。跆拳道则显示出拳法单一, 以多样性腿法为主的技法群。这就为形成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提供了前提条件。竞赛场上的武术散打表现出技法全面多样, 踢打结合, 打摔结合, 边打边踢, 边打边摔, 形成了一种快速灵活、以巧取胜、注重得分的技术风格。跆拳道则形成手法简捷 (不允许击打头面) , 以腿法为主, 提倡力量强劲、华丽的对踢风格。

  根据当代搏击竞技术的竞赛要求和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 体育竞赛性质的技击术应向着竞争性、公正性、奋斗性、独特性、观赏性等方向发展。按照这种思路分析武术散打与跆拳道。跆拳道手法单一, 动作简单, 便于裁判判点记分, 符合竞赛的简捷要求, 也利于准确性与公正性的体现;提倡力量强劲的对踢正好符合西方体育思想的技击理念---以大开大合的力量及速度取胜, 同时这种不太注重防守的对踢也增加了比赛的激烈与紧张, 因而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武术散打派生于中国传统整体性技击观念, 重整体、重整体各部之间的联系。因此也就增加了技击过程中击打方法的自由灵活度, 并可以进行任意的立体交叉式整体空间攻防, 因此赛场上就呈现出方法多样、攻守灵活、进退有度, 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立体式搏击场面。但这种立体式的攻守对运动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没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及快速的反应能力, 这种立体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就会大打折扣。同时, 运动员多样技法的习练并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平, 就势必影响产生较好视觉效果的单一技法的熟练程度。此外, 多样的立体式的攻防技法对裁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术散打的快速灵巧、擅长取分的技术特征, 正好符合东方人历来讲求的重智谋、重谋略、尚巧不尚力的技击原则。这种特点反映到赛场上, 就出现攻守平衡、少有倾力一击的场面, 这既有利于体育精神的发扬, 但也影响了强而有力的刺激效果, 尤其是当前的摔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腿法的运用, 加上规则中规定没有清晰地击中对方将不能得分, 使运动员更多地倾向于防守后反击。

  2.2 技击思想的比较

  2.2.1 技击理念

  武术散打体现出: (1) 多点接触的特征; (2) 接近实战的特征。

  跆拳道则表现出: (1) 目标直接的标记性特征; (2) 较大程度地游戏性技击特征 (抢攻四个指定部位) .

  2.2.2 不同技击理念的对比

  根据当代的对抗性竞技已无可能存在真正极限的格斗, 全都是有游戏规则的体育格斗, 只不过各有特色而已。按照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跆拳道在竞技性方面已明显争得先机, 较大程度的游戏性技击特征完全符合体育的规则性游戏, 较好地解决了真实与安全之间的矛盾关系, 具有较好的推广普及特性;目标直接的标记性特征, 为实现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 直接、显著地击打目标, 比较之就是更快的速度 (动作、反应) 、更强的力量以及更顽强的意志品质。这种特征反映到赛场上就是勇往直前、激烈壮观, 并产生一种对观众的情绪感染效应, 与当代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具有较大的顺应性。武术散打的点接触与接近实战的特征, 反映出一种"贵命全身"的潜在传统意识, 对全身击打都是合法的, 也就与灵巧善变的全面技法相协调、相适应, 同时也为谋略取胜, 快灵得分致胜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特征表现在赛场上, 由于击打部位的宽泛, 进攻方法的多样, 为防守制造了较大困难。因此, 在竞赛中就少有一开场就直奔主题的激烈打斗, 尤其是水平相近的激烈比赛, 更多的真实进攻招式往往隐藏在变幻莫测的战术之中, 更多的激烈打斗只有在战术成功的基础上才会闪现。对赛场效应来讲, 虽有精彩的场面, 但整体效果影响了观赏性。

  2.3 竞赛得分标准的比较

  2.3.1 体现出不同的评价思想与方法特征

  武术散打的评价呈现出: (1) 明显的传统"擂台"思想意识; (2) 鼓励"灵巧"得分的技击思想; (3) 注重动作的难度性特征。跆拳道则显示出简捷、准确、尚力以及重"操作性"的特征。

  2.3.2 不同的评价思想与方法的对比

  21世纪世界文化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赋予了民族性体育项目的国际性、世界性、观赏性以及"可操作性"要求。跆拳道竞赛评价标准中规定的"每次准确有力击中对方身体得分部位, 得一分, "没有招式、部位 (头部、躯干、腿部) 的区别, 易操作、易评判、易推广, 尤其符合西方人简捷、直观评价的体育思想。表现在赛场上相对具有客观、易量化的特征;其次, 得分评价思想中的"尚力", 表现在赛场上就是鼓励运动员敢打重踢, 让击打力在达到目标的刹那间完全发挥出来, 满足格斗过程的刺激性、激烈性要求。武术散打竞赛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一方第一次下台, 对方得4分, 第二次下台即判该局告负, "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的"打擂台"标准, "擂台"就是"武士"的资格象征, 下"擂"即为告负。这种"擂台"特征体现在赛场上, 无论多么激烈的比拼还是十分被动的局面都不能轻易选择"逃避", 十分注重运动员的精神力与意志力;武术散打评价中鼓励"技巧"得分的思想, 强调比赛的重点不在斗力, 而是斗智斗巧。"一方使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 自己即刻站立, 得4分;一方倒地, 站立者得2分;双方先后倒地, 后倒地者得1分。"就是鼓励运动员灵活采用"踢、打、摔"诸法使对手失去重心, 就是鼓励运动员当打则打、当踢则踢、当摔则摔, 争取主动, 调动对方调整进攻与防守的节奏, 掌握对抗中的主动权。限制对手, 制约对手, 从心理上给对方一种压力, 威慑对手, 争取场上主动, 体现出了中国技击术的整体战略战术思想和突出的民族特征;武术散打评价中注重的动作难度性特征, 是一种符合当代竞技体育要求的表现性与观赏性特征, 是当代武术散打运动的力量、速度、技巧、体能的完美结合。使用腾空性腿法和转身摆腿踢法击中对方躯干 (自己站立) 均可得4分, 从很大程度上鼓励运动员形成个性特色的"难度绝招"以及"拼搏冒险"的竞技精神。这种特征表现在赛场上就更有利于精彩、激烈的场面和竞赛"可比性"与"观赏性"的展现。

  2.4 散打与跆拳道的行为限制与罚分 (或对手得分) 标准的比较

  2.4.1 散打与跆拳道的行为限制与罚分原则

  两者总体上相似, 呈现出很大的共性, 二者都十分注重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的建设, 注重对竞赛场上运动员安全的保护, 注重技术的健康发展, 积极提倡赛场的激烈性、对抗性与规范性, 体现出很高度的体育性原则。

  2.4.2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行为限制与罚分细则的不同点

  (1) 武术散打的罚则采取的是:一方被劝告或警告而另一方得分;跆拳道罚则是对被警告或被扣分者实施减分。 (2) 武术散打罚则更多地倾向于犯规的性质和类别, 进行劝告或警告;跆拳道罚则主要根据犯规的程度进行警告或扣分。 (3) 武术散打罚则更侧重于竞赛中的消极性判罚;跆拳道罚则倾向于非规范技术的判罚。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技击思想、技术风格以及不同的评价角度与方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经过改造的跆拳道以实现竞技目标作为技术的发展方向。手法简明实用、腿法凌厉而华丽, 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且更易与竞赛相融合。武术散打脱胎于中国传统技击术,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大胆借鉴了各国搏击术的有益成分, 使整合后的武术散打具有更高的起点和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但从技术方法上还没有形成突出个性特征的技法, 摔法虽为武术散打所独有, 但目前的摔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技法的运用, 且容易出现抱缠为摔而摔的场面, 降低了精彩程度。

  3.1.2跆拳道规则中的允许击打范围规定, 拳不得击打面部 (腿法可击打) , 拳腿可击打躯干的定点部位。相对来讲, 便于防御也便于进攻招式的尽情展现, 较好解决了真实与安全的矛盾关系, 符合竞技的游戏性特征。武术散打的多点接触、接近实战的特征, 展现出东方格斗术的"贵命全身"的思想意识和"变幻莫测"的高深格斗理念, 也有不失精彩的场面, 更有重智谋的"诡道制胜", 但赛场的综合效果欠佳。

  3.1.3跆拳道运动的评价思想与方法, 从总体特征上看, 突出"简捷、尚力", 为各种各样的华丽踢技敞开了大门, 促使跆拳道运动由拳法与腿法的综合技术向着以踢法为主的方向发展。从总体思想上看, 追求赛场上的"表现性"与"观赏性"综合效果, 注重较强的"操作性"特征。武术散打评价体系中的"擂台"性、"难度"性、"技巧"性特征, 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擂台"上的激烈竞争, 提升了赛场精彩程度与观赏性;另一方面也发展了竞技格斗的攻防立体性特色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促使武术散打运动向着"快速主动、技术全面、难度绝招、拼搏冒险"的方向发展。从总体评价思想上看, 更侧重于技法运用的"差异性""特色性",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评判方法的"可操作性", 影响了竞赛体系的推广与国际性发展。

  3.1.4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行为限制与罚分 (或对手得分) 标准, 总体上呈现出了很大的共性, 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其共性表现在:二者都具有很高程度的体育性原则;不同点则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技击思想、技术风格以及不同的评价角度与方法。

  3.2 建议

  改造现行的摔法技术, 适当限制有效击打范围, 在不失分的情况下为直接进攻创造了姿势和连贯性条件, 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 提高观赏性。

  参考文献
  [1]江百龙, 杜七一等。跆拳道[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 国家体育总局审定,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16-21.
  [3]李士英。武术散打裁判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22, 40-60.
  [4]黄帝全, 陈小军。中国散打与泰拳比较研究[M].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2 (4) :90-93.
  [5]梁敏滔。东方格斗文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2.174.
  [6]刘一兵。从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演变看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23 (4) :565-566.
  [7]程啸斌, 中华散打新篇[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18-23.
  [8]李士英, 朱瑞琪, 刘朝霞, 竞技武术散手攻防战术行动不同区域运用现状的定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23 (2) :254-257.
  [9]赵斌, 张选惠等。"中国武术散打12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技术与规则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8 (5) :74-77

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探讨武术散打与跆拳道的文化特征》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42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