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9-25 13:27:14 | 移动端: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简介: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处于后金融危机的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创新和谐的新阶段。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开发区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内容: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处于后金融危机的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创新和谐的新阶段。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开发区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开发区求生存、求发展、求突破的唯一出路。
一、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现状
**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是全国最早的专业性精细化工园。建区以来,开发区抢抓沿江开发机遇,积极应对宏观调控,以打造专业性精细化工园区为目标,围绕建立以化工产业为主体的区域工业经济板块定位,不断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和产业链的培植,来自新加坡、荷兰、法国、德国、美国、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相继入驻。随着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园区特色日益彰显,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开发区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也不断攀升。2011年,开发区工业生产总值、国税开票销售、税收3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28.5%、34.9%、33%,分别占全市的1/2、1/2、1/3;2012年上半年,国税开票销售占全市比重的54.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3个百分点。
1、化工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总面积已达68.32平方公里,其中经批准的化工园区面积为16.9平方公里,占全区发展规划总面积的24.7%。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化工园区“因集成市”,化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已达47家,其中,超30亿元的1家,超20亿元的3家,超5亿元的12家。2011年,化工园区实现工业国税开票销售收入253.2亿元,工业总产值528.23亿元,协议利用外资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31万美元,分别占全区的83%、83%、91%、88%。
2、化工产业链关联集约发展。经济开发区以发展精细化工为重点,起步早、发展快,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式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逐步形成“规模企业集聚、优势产品集中、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产品与产品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功能互补,已形成氯碱、染料颜料、医药农药、油脂加工、高端精细化学品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其中,氯碱产业在全国化工园区中最具特色,上下游配套齐全,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下游产品已延伸至医药、农药、化学助剂、工程塑胶等多个领域,目前集聚了新加坡新浦化学、法国爱森絮凝剂、荷兰阿克苏·诺贝尔、美国斯比凯可、台湾联成化学和联成塑胶等20多家企业。
3、化工产业基础配套较为完备。经济开发区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持续改进提升”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是累计投入近8亿元,用于环保、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环保基础设施方面,投资近5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项目及污水管网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化工园区内所有污水须经企业预处理和污水处理厂再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长江,真正实现了一个排放口对外的要求;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福昌固废处理中心,对区内危险固废实行集中处置,处理能力达2万吨/年;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了公共下水管网改造、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池建设和规范企业雨水、冷却水排放口等三大工程;投入1亿多元,建成总长6KM的公共管架,各类公共管网和原辅材料、产品运输管道统一上架,集中管理。在公共安全设施方面,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区内消防站;投入500多万元对区内所有主次干道按规范设置了消防栓。目前,区内各项环保、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功能发挥正常。二是投入8亿多元,建成新浦和卡万塔2个热电联产供热中心,总装机容量达14.5万千瓦,总供热能力达560吨/小时,现供热量已达420吨/小时,区内所有用热企业均实行集中统一供热。三是投入10亿多元,建成11座长江码头,其中化工码头5座,万吨级以上泊位7座,
港口码头总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供电、上下水、道路、绿化等其他公共设施基本齐全。
二、加快转型升级是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当前,开发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投入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宝贵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从面临的机遇看,转型升级正当其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先进技术的速度加快,开发区应不失时机地主动承接更高层次的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努力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从面临的挑战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趋紧缩:用地指标进一步削减、土地使用更加严格、土地成本不断提高;对新上项目的投资审批和上报统计更加严格,新政策规定必须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才能进行项目报批;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和“区域限批”。所有这些,对已经聚集一定规模和特色优势的开发区来说,都形成了完善功能、转型升级的外部“倒逼”机制。
从自身实际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目前开发区已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在经济实力上,开发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工业生产指标在江苏省级开发区中还处于中游水平。在招引项目上,现有项目还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引进的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和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大企业依然偏少,非化工重大项目未取得突破。在要素支撑上,用地受限、资金紧张、人才缺乏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足以支撑更多项目和企业发展。在自主创新上,企业创新意识普遍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增长方式粗放。区内研发机构较少,产学研合作进展迟缓。在产业结构上,二产占经济总量的80%,其中化工产业“一枝独秀”,三产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
三、经济开发区推进“二次创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开发区要深化结构改革,实施“二次创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由资源依赖向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提升质量转变,由工业强区向产城融合转变,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区域经济成长的“发动机”、转型升级的“先行军”、城市发展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破冰船”、社会和谐的“示范区”,加快挺进江苏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步伐,夯实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基础。
1、坚持规划引领,努力构筑产业发展的新平台
一是修编完善总体规划,以打造“五园一中心”(化工产业园、化工新材料园、高新产业园、港口物流园、装备制造园和行政商务中心)为重点,邀请国家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内一流设计专家,按照建设“高科技、外向型、园林式、现代化西部新城”的基本要求,对区镇规划范围、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方向等进行调查论证,科学调整规划布局。二是修编完善开发区行政商务中心控制性规划和各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区域环境和消防规划、岸线港口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农民集聚区和重点村庄规划等专项规划,努力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城市现代化的配套区。三是抓好用地规划,严格审查项目用地效益、用地定额,合理确定土地用量,把有限的土地重点保障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超大型项目。今后进区项目投资规模严格控制在
1亿元人民币以上,投资强度要达到250万美元/亩。另一方面,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实施“腾笼换鸟”,对生产开工率不足、经济效益差、纳税能力弱的项目,采取改造、重组、并购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对圈大建小、圈而不建的项目闲置土地,依法予以收回,及时处置盘活。对原有零星分散的工业用地,抓紧调整规划功能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向产业集聚区集中,腾出土地空间、环境容量,缓解环境、资源、能源的压力,为更大规模发展创造空间。
2、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打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做强主导产业。紧紧围绕优势产品,依托重大项目,拉长做粗化工产业链,一是围绕新浦75万吨/年氯碱项目、13万吨/年苯胺项目,阿克苏氯乙酸项目,斯比凯可羟甲基纤维素项目,爱森公司的聚丙烯酰胺项目,发展壮大氯碱产业链;二是依托联成化学60万吨/年聚氯乙烯,新浦化学32万吨/年苯乙烯,阿贝尔化学50万吨/年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梅兰化工的有机硅、有机氟等项目,着力打造上下游一体的橡塑深加工、化工新材料产业;三是依托沙钢与台湾和桐化学合资的6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和苯加氢项目的实施,积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努力向高端材料产业发展;四是依托宜兴丹天化学12万吨/年环氧乙烷、新加坡裕廊化工32万吨/年丙烯酸项目和投资20亿元丹桐日化园项目的实施,着力发展表面活性剂及高性能吸水性树脂等产业;五是依托振华油脂、华东油脂、富锋生物柴油、新海油脂、明发油脂等公司,积极发展油脂化工产业链。
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破产企业盘活重组,千方百计消化一些沉淀资产,使企业走上“起搏再生”之路。积极与一流企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装备、技术、管理、品牌提升发展传统产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重点是加快推动由订单加工向设计加工、由一般装备制造向特种冶金装备制造、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增加高端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培植上市资源,扶持企业尽快上市,通过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低成本扩张,加快企业发展速度。
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非化工产业。以宁兴机械为龙头,从现有热点配套产品向核电配套产品发展。充分挖掘该公司拥有三类压力容器许可证和设计许可证的优势,着力打造化工机械配套产业。以兆胜集团为龙头,国兴通风、中船重工等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船舶配套产业和塑料制品深度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整合高新产业园的现有产业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高新产业园的板块规划定位。积极承接国外和苏南先进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主攻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类产业,招引轻工、电子、生物工程等企业入驻,实现电子信息、新能源及重大机电装备龙头项目成功落户,加快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发展第三产业。扎实推进“以港兴区、区港联动”战略,努力打造“**港”品牌。积极推进开发区过船港务公用码头建设,加快建设锦华石油、联成仓储等专业物流区,筹建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有步骤地开发社会化物流项目,努力把物流园建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化学品综合市场和沿江现代物流基地。主动对接**主城区、黄桥和虹桥两个副中心建设,实现规划及交通对接、功能融合和统筹配套。紧紧抓住沿江开发发展机遇,高端定位,错位发展,积极打造集行政办公、金融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卫生及商业、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化商务中心,不断满足区镇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升开发区的整体形象。
3、优化招商模式,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探索建立相对独立、激励机制健全的招商管理机制,以招商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继续优化招商工作模式,发挥招商分局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快招商反应“速度”,加大招商走访“密度”,提高项目促进“力度”。秉承“三资并重”理念,不断拓展招商渠道,以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为招商引资最终目标,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一是突出招优引强。立足沿江特色,继续捕捉基地型优质大项目。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重点引进“三高三低一外一无”(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外资企业,无污染)项目;引进有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品牌企业的项目;瞄准相关产业的国内龙头企业、重点上市公司、国外大中型跨国公司及全国和世界500强企业,主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二是突出“补链”招商。不断挖掘和放大产业优势,聚焦关联企业,加强配套合作,延长产业链条,增强辐射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要着力攻关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化工装备等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特别要围绕现有的新浦化学液氯、联成化学PVC、和桐煤化学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搞好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三是突出特色招商。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招商对象上,坚持化工产业与非化工产业并举。在招商领域上,把招商主攻区域由境内转向全球,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在招商形式上,突出以商引商、以特招商、以优招商,大力推行委托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降低招商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确保每年引进高新技术、非化工项目各1个,开工建设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以上的重大项目不少于4个,力争3亿美元或20亿人民币以上旗舰型项目开发实现新的突破。
4、突出自主创新,激发内生活力,以新科技推动转型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配套融合,实现技术嫁接。支持企业加强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创造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创新品牌。着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沟通联系,加大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引进及科技难题招投标力度,建立起科技信息网络资源共享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联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支持留学人员、专家、博士等高科技人才携带科技成果来开发区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创办研发机构或科技成长型企业,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
5、克服要素制约,努力完善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开发区最大的优势就是体制机制上的优势,要在新形势下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提高。一是创新优化管理体制。以完善开发区管委会“小而精”准政府架构为目标,以加强管委会城市管理职能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重点,深化区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委会的社会管理、人口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生态环境管理职能,切实把工作统一到为项目服务、促项目落户、帮企业发展上来,为区镇“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二是创新优化用人机制。以人才培育、引进、使用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研究制定吸引创新型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搭建留住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确保每年能引进5-10名创新创业人才落户,进一步打造一支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博士后工作站和科研中心,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平台。三是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将社会资金转化为有效资产。进一步整合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政策,不断强化资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整合全区各部门工业类、科技类政策性资金,建立统一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产业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重大技术改造和企业自主创新等。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6、加快生态建设,统筹协调发展,以新路径推动转型升级
把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低碳发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进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小、循环利用资源的项目。引导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运用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建设循环型企业,加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建立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济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切实抓好各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着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快节能型企业建设,鼓励企业通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先进管理方式,采用高效节能产品、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降低资源消耗量,深度开发、利用资源。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监管,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企业。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扎实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开发区万元GDP能耗降到全市平均水平之下。
?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经济开发区,转型,加快,思考,升级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39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