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

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9-24 13:59:28 | 移动端: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

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新生儿,治疗,影响,围生期

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 本文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行人工授精(IUI)和试管婴儿(IVF-ET)的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深圳市接受助孕后定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共2403例及其子代的一般情况,其中IUI组1295例,IVF-ET组1108例;[结果]IVF-ET组的产妇妊娠周期显

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 本文内容:

  摘    要: [目的]分析行人工授精(IUI)和试管婴儿(IVF-ET)的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深圳市接受助孕后定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共2 403例及其子代的一般情况,其中IUI组1 295例,IVF-ET组1 108例;[结果]IVF-ET组的产妇妊娠周期显着低于IUI组(P< 0.01),相反剖宫产率显着高于IUI组(P < 0.05)。同时IVF-ET组孕产妇在妊娠期中重度贫血和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明显高于IUI组(P<0.05)。IVF-ET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IUI组(P<0.05),尤其是低体质量儿比例在IVF-ET组明显偏高(P<0.01),IVF-ET组平均身高明显低于IUI组(P< 0.05)。虽然两组之间畸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VF-ET组新生儿生长缓慢比例明显高于IUI组(P< 0.05),在双胎中表现更为明显(P<0.05);[结论] IVF-ET胎儿畸形不增加,剖宫产率高,双胎率明显高于IUI组。

  关键词: 辅助生殖; 人工授精; 试管婴儿; 出生缺陷;

  自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1]。当今社会不孕症发病率持续攀升,全世界约有15%的不孕患者,而ART助孕子代已经超过600万[2]。伴随日益成熟的ART技术,妊娠率和子代出生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不同ART助孕方式的妊娠结局及其子代的安全性的关注和担忧[3]。本研究对深圳市接受人工授精(IU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产妇和子代的一般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不同助孕方式对围生期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深圳市妇幼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在深圳市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成功的2 403例的病案资料,包括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和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其中包括IUI组1 295例,IVF-ET组1 108例,比较两组间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妊娠周期、剖宫产率、畸形率以及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数据(依据第七版《妇产科学》中的诊断标准),以及新生儿体质量、体长和出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等数据。本研究开展已得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χ??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比较,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围生期情况对比

  IVF-ET组分娩孕周[(37.48±2.24)周],明显低于IUI组[(37.82±2.11)周,P<0.01],但IVF-ET组剖宫产率( IVF-ET vs.IUI 74.46% vs.70.04%,P<0.05)和初产妇比率(IVF-ET vs.IUI 78.34% vs.72.28% , P<0.05)明显高于IUI组。两组产妇年龄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基本资料对比

  2.2、 两组产妇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IVF-ET组在中重度贫血( IVF-ET vs.IUI 12.18% vs. 8.57% ,P<0.05)和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 IVF-ET vs.IUI 1.08% vs0.23%,P<0.05)明显高于IUI组;两组产妇在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肝内胆汁淤积征、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重度先兆子痫和胎膜早期剥离发生情况对比无显着性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n(%)]

  2.3、 两组新生儿结局对比

  IVF-ET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IUI组[IVF-ET vs.IUI (2962.13±653.93)g vs.(3038.24±606.59) g,P<0.01),尤其是新生儿低体质量儿比率明显高于IUI组(IVF-ET vs.IUI 23.56% vs. 16.99%,P<0.01),新生儿身高也明显低于IUI组[IVF-ET vs.IUI (48.69±3.26)cm vs. (49.04±2.59 cm),P<0.01],但是进一步对比双胎和单胎的身高,并未发现显着差异。IVF-ET组胎儿生长缓慢比例明显高于IUI组( IVF-ET vs.IUI 3.70% vs.2.24%P<0.05),尤其在双胎中该比例相差更为明显(IVF-ET vs.IUI 2.62% vs.1.08%,P<0.05)。

  两组中新生儿头围对比,在双胎中无显着差异,在单胎中有统计学差异[IVF-ET vs.IUI (33.86±1.45)cm vs.(33.72±1.34) cm,P< 0.05]。两组中新生儿畸形、死胎、宫内窒息和胸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对比

  3.讨论

  近30年以来,随着人类ART技术的不断发展,ART子代越来越多,其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深圳市接受助孕并定期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共2 403例,对其中产妇的一般资料和围生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两组产妇的围生期情况和新生儿状况的差异,为孕妇孕期及新生儿围生期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中两组助孕方式的产妇平均年龄均约为33岁,但是IVF-ET组的初产妇比例明显高于IUI组,提示IVF-ET助孕患者中初产妇成功受孕比例高于IUI组,证实年龄因素去除后,IVF-E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IUI组,由此来看,随着年龄增长,IVF-ET比IUI更加有效[6]。本研究结果显示IVF-ET组的剖宫产率高于IUI组,妊娠期疾病发生率仅卵巢过度刺激和中重度贫血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他均无差异。究其原因,可能和胎儿珍贵,IVF-ET组孕妇、家庭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注意休息和饮食、积极配合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有关,从而减少孕期并发症和提高剖宫产率[7]。

  有文献报道,IVF-ET过程中,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导致卵巢过度刺激,多个排卵周期影响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导致胎膜早破和早产[8]。这也符合本研究的数据,IVF-ET组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高,产妇孕周时间短,胎儿早产较多。同时本研究中IVF-ET产妇贫血比例均高于IUI组,可能和IVF-ET的双胎比例高于IUI组,胎儿需要更多的营养所致。

  本研究中IVF-ET组的孕周明显短于IUI组,提示胎儿早产率增加。同时发现IVF-ET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IUI组,尤其是新生儿低体质量儿比率明显高于IUI组。这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meta分析显示IVF妊娠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均明显增高[11,12,13]。本研究中IVF-ET组的胎儿宫内生长缓慢的比例明显高于IUI组,进一步证实低体质量儿出生的主要原因是IVF-ET组早产和胎儿宫内生长缓慢。这些情况的发生可能是由于IVF-ET过程中为追求高临床妊娠成功率,经常进行多胚胎移植方案。据文献报道,相对于单胚胎妊娠,双胎和多胎发生早产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同时早产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此外,多胎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可能性也相应提高[14],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因此严格控制胚胎植入数目,减少双胎多胎发生率,是降低新生儿早产的发生风险和延长产妇孕周的重要条件。

  有学者认为,IVF-ET的产妇胎盘异常也是引起新生儿低体质量儿和胎内宫内生长缓慢的因素,因为IVF-ET术后产妇的胎盘变薄,重量变轻,坏死和梗阻形成,最终导致胎儿营养不足[15]。还有文献报道,IVF-ET的卵巢刺激比率增加和胚胎体外培养,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卵子质量产生影响,也是造成IVF-ET子代早产率及低体质量率增高的可能原因[7]。两组中新生儿畸形、死胎、宫内窒息和胸围对比均无显着差异,与以往研究报道一致。

  辅助生殖技术并不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IVF-ET剖宫产率高,新生儿体质量、身高和生长速度缓慢,归因于IVF-ET组的双胎率明显高于IUI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胚胎移植数目,减少双胎多胎发生率,加强孕妇孕期和围生期保护延长孕周,同时有待对IVF-ET双胎率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乔杰.辅助生殖技术现状与展望[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4):284-286.
  [2] 柯茹,夏俊霞,张丹瑜,等.双胎试管婴儿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7-8.
  [3] YAN J H, HUANG G N, SUN Y P, et al. Birth defects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alysis of 15,405 offspring in seven centers (2004 to 2008)[J]. Fertil Steril, 2011, 95(1): 458-460.
  [4] 刘风华,何玲.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近期安全性评价[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3):179-180.
  [5] 成洁,赵君利,姜银芝,等.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出生缺陷的分析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9):872-874.
  [6] 陆小激,张爱军,孙贻娟,等.不同助孕方式后的妊娠和子代结局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0,30(2):98-104.
  [7] 李春晓,田丽娟,满冬梅.自然受孕、辅助生殖技术及服用促排卵药3种方式受孕双胎妊娠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7):6-8.
  [8] 陶志云,陈先侠,张英,等.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征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9):1344-1346.
  [9] 肖绪武,汪晓霞,张陆,等.低出生体质量儿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9):4042-4045.
  [10] 吴辉文,周爱琴,戴琼,等.88 474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128-1131.
  [11] HANSEN M, BOWER C, MILNE E, et al.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nd 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a systematic review[J]. Hum Reprod, 2005, 20(2): 328-338.
  [12] HANSEN M, KURINCZUK J J, MILNE E, et al.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birth defec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Hum Reprod Update, 2013, 19(4): 330-353.
  [13] YU H T, YANG Q, SUN X X , et al. Association of birth defects with the mode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 a Chinese data-linkage cohort[J], Fertility & Sterility, 2018, 109(5): 849.
  [14] 张悦,王蔼明. IVF助孕胚胎移植数目的探讨[J], 生殖医学杂志, 2018, 27(4): 388-392.
  [15] 潘洁雪,刘晔,黄荷凤.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出生缺陷的形成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0):721-723.

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不同助孕治疗对围生期和新生儿的影响》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36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