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

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9-06 13:49:39 | 移动端: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

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班级,研究,文化

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班级文化墙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发出教育者的声音”已经成为多数班主任的共识,美观的、色彩搭配均衡的、蕴含丰富教育教学思想的班级文化墙已经成为班级的“标配”。但多数班主任对于班级文化墙的关注仍停留在它的“静态呈现”层面,没有清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文化墙所蕴含的“

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班级文化墙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发出教育者的声音”已经成为多数班主任的共识,美观的、色彩搭配均衡的、蕴含丰富教育教学思想的班级文化墙已经成为班级的“标配”。但多数班主任对于班级文化墙的关注仍停留在它的“静态呈现”层面,没有清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文化墙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源自师生的共同参与、处于动态生成中的“文化”。为此,班主任教师须转换视角,认识到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更多地关注班级文化墙的创建过程,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协助者,觉察并抓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让班级学生在文化墙的创建过程中收获成长。

关键词班级文化墙;班级文化;师生参与

一、班级文化墙内涵的诠释

德国著名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真正的文化是具有内在的生命力的,它通过自己的有机生长和盛衰变化来展示人的丰富的生存状态,来不断超越给定的文化形态,推动历史的演变[1]。在他看来,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它的生长变化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依据这种观点分析,班级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生成,在班级建立后,班级全体学生与教师在各种班级生活、实践活动、课堂学习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不断生成。目前,有关班级文化墙的研究多是一线教师经验策略的分享,并不涉及班级文化墙内涵的探讨。那么,班级文化墙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怎样的内涵?1.依附于实体的墙班级里的墙,包括后黑板与教室的内外墙璧,人为地、有目的地在这些墙上添加上文字和图案,便形成了班级文化墙,离开了后黑板与教室内外墙璧便不存在班级文化墙,因此,这里讨论的是班级文化墙物理意义上的存在,这也是对于班级文化墙最基本的认识。2.蕴含“文化”的墙班级文化墙蕴含“文化”的特征。让实体的墙蕴含“文化”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把“文化的东西”搬到墙上。第二个方法是师生共同参与在墙上创造出“文化”,这样的一种文化必然是班级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发出教育者的声音,只说出了文化墙的一面,更为关键的是,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能有学生声音的回响。二者结合,班级文化墙不仅能说话,还能说到学生心里去,引起学生的回应。

因此,班级文化墙蕴含的文化必定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并处于动态生成中。学生的参与让班级文化墙灵动了起来,教师的参与丰富班级文化墙在教育意义上的引导作用,而师生共同创建班级文化墙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比班级文化墙本身所带来的效果更有价值。班级文化墙的动态生成指它不是完成的、静态的作品,也不是静态呈现着“文化”。它的动态生成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班级文化墙的创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设计理念的确认,到民主评议商讨、人员分工,再到材料购置、内容的选取与编辑、文化墙的维护等,班级文化墙是一个复杂的创建过程。第二,对于班级文化墙的“留白处理”,以供新的内容、新的想法不断融入,这样来看,班级文化墙是动态的,总处于未完成中的。第三,班级文化“旧墙”与“新墙”的不断更迭。班级文化墙的更替要考虑班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班级生活的需要与班级文化的样态等。

二、班级文化墙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前,班级文化墙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宣传教化的工具,大到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俗,小到学校层面的规章、班训等,其中政治宣传教化的功能最为重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行动才能到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因此,在建军节、国庆节等政治性节日以及革命领袖的诞辰、抗战胜利、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等政治性时间,学校基本会要求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创作相对应的黑板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常出现在班级的后黑板和墙壁上,国旗也是班级文化墙的主要要素之一。二是作为学生个性表达的天地。中小学学生是极具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群体,这一功能指向加快了班级文化墙富于变化的进程,班级文化墙呈现的内容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与所处的时代特点。比如小学班级文化墙会有学生合作创作的小猪佩奇和花草树木,而高三年级的文化墙会有励志标语与时事评论。除此之外,班级文化墙的功能定位还有诸如榜样示范、生活记忆、文化陶冶等,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设计有学生荣誉、活动照片、诗歌散文等。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单独分立地呈现,而是在一个整体的设计理念下有层次地、相互关联地呈现出来,并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满足学生班级生活的需求,班级文化墙的编辑也不断丰富起来,在编辑的时间周期、美术编辑的特点与参与编辑的人员三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班级文化墙的编辑经历了从时间固定、长周期到时间不定、短周期甚至没有周期的转变。班级文化墙的编辑不再仅仅发生在新学期的开学阶段,还发生在民俗节日前后、重大政治事件时间点、公益性教育性新兴节日等,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对文化墙的编辑开始有较大的自主权,一个班级事件或班级学生一个新颖的想法都可能引起班级文化墙的重新编辑或改编。班级文化墙美术编辑逐渐摆脱色彩单调、图案样式简单等特点。色彩方面,形成以“红、黄、蓝”为主的三大色系,并依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图案层面,不仅有生活中的景象,也有虚拟网络中的卡通人物。班级文化墙美术编辑特点的转变体现着新时代学生对于美的观念和美的体验的变化,以及对于美的无限追求。参与班级文化墙编辑的人员从个体、小群体到班级全体成员。以往,班级文化墙的编辑工作只是班级里文艺特长生的事情,现在,在追求整体美感的同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贴一贴”。总之,班级文化墙编辑的这些变化源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进步,作为教育实践的班级文化墙编辑得益于这些变化,也显露着这些变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正不断渗透其中。

美观的、色彩搭配均衡的、蕴含教育教学思想的、展示学生成果的班级文化墙成为一线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墙建设中的普遍追求,即更多关注班级文化墙完成后的呈现,这种认识也受到以功能为指向确立班级文化墙内容这一历史观念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提供了学生丰富的、即时的视觉体验与新鲜的感受,班级文化墙的这种“静态呈现”到底能够给学生多少影响?实际上,当班主任把关注点仅仅放在班级文化墙的“静态呈现”时,就已经大大削减了班级文化墙的育人功能,因为班级文化墙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多是在师生共同建设班级文化墙过程中产生的,这也是班级文化墙蕴含“文化”的真正原因所在。因此,当前班级文化墙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正是班主任对于班级文化墙建设过程的忽视,没有觉察到班级文化墙建设过程中的教育意义与教育契机,说到底是班主任对于文化、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墙内涵的认识上存在不足,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在班级文化墙建设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师生情谊与同伴友谊的形成,以及经历的协商、失败与坚持等,而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构成班级文化的核心内涵。文化的背后是“人”,而作为班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墙的背后同样是“人”———班级师生,在这个意义上,班级文化墙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呈现”,相反,它是“动态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文化墙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三、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的意义

1.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彰显学生个性文化墙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生个体所长。构建班级文化墙是一项取自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把成果展示在主要活动区域。班级文化墙应总是处于未完成的状态,设置“留白区”,使师生新的想法、新的成果能够及时融入。在墙面发生变化后,学生能够敏锐察觉并好奇地“看过去”并过去看看,在欣赏他人文化成果时,发出由衷的敬佩同时激发自己创作的欲望,又会加速新一轮创意展示的诞生。

2.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凝聚班集体力量在班级文化墙的创建过程中,没有人事先告诉学生该如何进行版面设计与内容选择。这需要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不断思考、商讨、尝试,最后做出选择。创建的过程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到多种技能,例如活动组织、信息搜索、版面设计、书法绘画等,很难由一人独立完成,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协商,这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情境,既能增强学生间的信赖感,也能加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

3.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创生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由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共同创生的,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当下,很多教室张贴班级公约、学生守则等,但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范影响不大,削弱了文字背后传递的真善美文化的作用。如何让墙上的文字不仅仅是一种静态呈现的语言,而是深入学生内心的准则,要看师生是否共同对文化墙内容背后折射的理念有所思考,不能为了追求教室美观或应付上级检查任务而忽略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在师生“共画”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发展班级文化。

四、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的实践策略

班级文化墙的创建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即需要师生“共画”。具体来说,班级全体学生是文化墙创建的主要执行者,无论是前期设计理念的确认,还是中期内容的选取与编辑,以及后期文化墙的维护,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对这些事宜负有主要责任。班主任是文化墙创建中学生的引导者与协助者,主要体现在对班级文化墙设计理念的宏观把握、组织学生民主协商、协调学生分工与合作、提供支持与必要的帮助等。班主任要尽可能地把握在班级文化墙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契机,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给予教育影响,把班级文化墙的教育效果发挥到最大。

1.确认班级文化墙的设计理念确认班级文化墙的设计理念是师生共同参与创建班级文化墙的第一步,也是对师生接下来的行动起到引领作用的一步。确认班级文化墙的设计理念要求班主任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确立设计理念的依据、谁来确立、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第一,设计理念的确立依据国家、社会与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与需求,以及班主任自身对于班级文化与班集体建设的规划与设想。第二,设计理念应由班主任初步拟定,师生商议,集思广益,共同确立。这不仅因为班级是大家的班级,班主任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且只有获得班级学生认同的设计理念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同时,班级文化墙的“文化”也是在师生商讨的过程中开始生成。第三,设计理念要具有思想的引领作用,符合师生对于美的追求,有助于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与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2.引导学生民主协商与分工合作班主任有责任营造民主的班级气氛,并使之成为班级学生共同认同的基本信念与行为规范,民主气氛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不断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创建班级文化墙,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怎么办?学生之间产生争执怎么办?很显然,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尚不可能顺畅地处理这些问题,这时候需要班主任做“平等中的首席”,即协商的组织者、讨论的参与者、评价的实施者,确保学生的合理意见得到表达与支持,引导学生的力量往一处使。民主班级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在班级问题面前,师生协商解决。另外,全体学生参与创建班级文化墙还涉及到学生分工,班主任在指导具体的工作安排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意愿,还要善于发现个别学生的特长,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有待发展的能力,主动进行培养。

3.抓住教育契机,引领学生发展班级文化墙的创建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必然会出现各类大大小小的事件,优秀的班主任总善于觉察这些所谓“毫不起眼的”“荒唐的”“令人头疼的”事件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及时给予学生教育影响,引领学生发展。本文提倡班主任改变对于班级文化墙“静态呈现”层面的关注,转变视角,注重班级文化墙的创建过程,如果说创建过程中设计理念的确认、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等事宜是在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班级管理能力、师生沟通等方面提出要求,那么创建过程中的教育契机则要求班主任不断提高对于教育的觉察力与教育智慧,这些是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与反思,慢慢积累起来的。

参考文献

[1]江红.班级文化发展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作者:江红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班级文化墙的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108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