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诗歌鉴赏 >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27 13:38:40 | 移动端: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情境,多媒体技术,诗歌,古典,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 本文简介: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古典诗歌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但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经常出现喧宾夺主、限制学生想象力、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们要做到兼顾古今、注重类比、诗画结合,以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 本文内容: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古典诗歌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但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经常出现喧宾夺主、限制学生想象力、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们要做到兼顾古今、注重类比、诗画结合,以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古典诗歌;情境教学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教学改革,中小学教材中古典诗歌的比重大大增加,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无疑会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古典诗歌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语意结构和审美内涵都不好理解,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李吉林老师在《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一文中,受刘勰《文心雕龙》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影响,提出情境教学的方法。按照情境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在真实的情境中构建古典诗歌的典型意境,无疑是解读古典诗歌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受具体教学环境所限,我们中国的学生课外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我们很难在现实典型情境中讲解古典诗歌,基本上只能在教室中进行古典诗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就成为构建虚拟情境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一、多媒体使用的几个常见误区

(一)喧宾夺主,忽视文本讲解

多媒体技术具有方便、快捷、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课堂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为趋势,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都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情境,解读古诗。但必须警惕的是,多媒体技术也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的课件如果不能紧扣教学目标,授课过程中如果不能紧抓文本讲解,多媒体教学就很容易喧宾夺主,使课堂知识重心发生严重偏移。如讲解《岳阳楼记》,部分教师诵读完课文之后,会向学生展示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图片,构建虚拟情境,然后和学生探讨岳阳楼及洞庭湖的景色,这是实际教学中非常容易出现的情景。岳阳楼和洞庭湖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其景色特点和钢筋水泥的城市有着巨大不同,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化的展示启发学生想象,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这里一定要把握尺度,不可喧宾夺主,忽略对文本本身的讲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涵,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所以多媒体情境创设一定要为文本解读服务,不可喧宾夺主。

(二)图片类化,限制想象空间

古典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与现实景物既相似,又有差别,所以不能简单用类化图片构建情境,这样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简单而相似的情境之中,无法深刻体悟诗歌艺术的意境之美。比如,王维《汉江临眺》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可以用江河图景来构建情境,但却不能仅限于此。“天地外”“有无中”都是图画所不能展示的虚境,学生必须通过想象提炼,才能理解诗中真意。嵇康《赠秀才从军》中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句,顾恺之论画时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正是探讨了形与神的差别,古诗亦然。景与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不可割裂的,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同时也渗入了最深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这是我所谓‘意境’。”[1](P.72)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深入解读,情境的构建也必须围绕意境来进行,这样才能避免类化,实现教学效果。

(三)音乐素材,忽视感情基调

音频和视频素材,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之一,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它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喜欢根据诗歌的题材、内容或者具体的诗句、意象来选择音频或视频素材,但又常常忽视诗歌的情感因素。比如,送别诗多是凄婉哀怨的,但并不是所有送别诗都适合配凄凉哀婉的音乐,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及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作品,这两首诗感情基调都是豪迈慷慨的,展现出来的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特色的“盛唐气象”。教师在选择音乐配合作品解读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并在讲解中适当对比其他送别题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盛唐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晚唐诗歌虽然多沾染末世萧索风气,气格显得卑弱,但杜牧个人有雄才大略,身在晚唐却有盛唐人的慷慨豪迈,如其《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虽写秋景,但表现的却是积极乐观的情绪,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悲秋情绪配乐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教师在选择音频、视频配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音乐的感情基调,必须使之和诗歌内容本身相符,这样才能构建出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兼顾古今,注重讲解

在古典诗歌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文学活动具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经过“读者”批评赏鉴,实现价值。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清代叶燮《原诗》也提出:“以在我者四,衡在物者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2](P.28)叶燮强调用在我者(创作主体)的“才、胆、力、识”,衡量在物者(创作客体)的“理、事、情”,二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作者的文章,可以说与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作家是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主观审美创作出了文学作品。相应的,读者要想解读文本,也必须依据对生活的体验和自身感悟,这也是情境教学的合理性之一。古典诗歌解读相对困难,除去学生本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世界”的不同———古典诗歌创作者的现实生活和作品赏读者的现实生活差异很大,致使很多方面理解困难。所以,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到兼顾古今,将创作者的现实世界和欣赏者的现实世界拉近,让学生在其中体悟。比如讲解陆游的《沈园》诗,以沈园园景图片作为媒介再现情境,尤其是刻有《钗头凤》的石壁、“惊鸿照影来”的小桥等,教师配合讲解沈园的历史故事,将历史与今天拉近,让学生在其中体悟诗歌的内涵,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再如讲解赵孟頫的《岳鄂王墓》诗,结合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南麓岳飞墓图片或音视频作品,也可借助《满江红》作为背景音乐,将岳飞故事串联起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抗金名将岳飞轰轰烈烈的一生中去。这首诗重点写的是“英雄已死嗟何及”的感慨,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展示后人对岳飞的缅怀上,最后展示今天岳飞墓前的四个跪像,让古今同怀的情感跨越历史的长河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的体悟是非常深刻的。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也会使古今生活体验有很大不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情境,学生是很难体验到的,教师虽然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但是,学生对于古人为何要这么早出行很难理解,包括对古代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情愫也不太容易明白。这涉及古今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如果想让学生深入理解与体悟,必须做到兼顾古今,并结合再现的情境进行深入讲解。

(二)注重类比,相互生发

事物在对比之中,更能见出彼此的差异和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类比,相互生发。比如,讲解南北朝乐府诗《敕勒歌》和《西洲曲》,“天苍苍,野茫茫”与“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从文本层面看,二者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都有着巨大差别,这种差别是如何产生的?只靠口头讲解,学生不太容易获得直观深刻的印象,这时借助多媒体,再现塞外风光与江南水乡的典型情境,配合相应的诗歌进行讲解,就会使学生形成极为鲜明的深刻印象,进而加深体悟。再如,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学生不易区分二者的差异性,也不太容易理解佛家和道家生活态度的不同。这时,我们借助情境教学进行类比,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出二者的差异。王维《辛夷坞》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中充满远离世俗烟火的佛家禅意;孟浩然《过故人庄》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的就是自己看到的田园风景,深得道家自然之趣。两首诗所描写的生活场景、体验的生活情趣,在类比情境中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

(三)诗画结合,放飞想象

苏轼评王维诗歌,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说,朱光潜先生《诗论》一书中也专门论述了“诗与画”之关系。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不同,很多诗歌中诗意与画意是水乳交融的,诗人用诗句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谢朓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写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流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练;李白来到庐山,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香炉峰之上的瀑布,如一条白绢挂在山前,飞流直下;王维出使塞外,见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荒凉的大沙漠中一缕孤烟直上云霄,长河之外圆圆的落日将余晖洒满天际。古诗如画,极尽风流!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相对晦涩,并不那么容易理解。但是,借助图画还原诗歌情境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基本能力,小学生更是处在想象力发达的阶段,合理运用图片资源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还原古诗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除了直接利用图片素材之外,我们还可以创新图片情境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设计创作环节,直接启发学生思考。比如,讲解古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就可以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简单构建诗歌的基本情境,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再深入构建诗歌情境。这种启发式教学,能给学生留下巨大的创作空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教学方法会越来越多。情境教学法是现阶段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但使用不当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本人谨在此抛砖引玉,望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叶燮.原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作者:汤天生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多媒体技术在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运用》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88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