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21 14:32:53 | 移动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自信,意义,建设,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 本文简介:【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因为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年学生思想领域的侵蚀,让很多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作为高校,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契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大学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 本文内容: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因为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年学生思想领域的侵蚀,让很多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作为高校,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契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之一,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文化自信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认清当前形势,思考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奶头乐”政策;思想政治建设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费孝通先生曾提到“文化自觉”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涵盖了一个民族对于自己所处的文化圈应该具备的觉悟和意识,是明白自身文化发展的轨迹,能认识到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一种文化归属感,更是一种能把继承和发展文化作为自己责任的一种认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是解决自信问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四个自信”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尤其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3]。文化自信可以说是文化自觉基础上结出的硕果,没有自觉了解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觉,也就不会有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高校本来就是作为给青年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树立正确人生观、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做好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板块。

一、培育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是民族的根基。五千年来,中国长久屹立在世界之巅,万国来朝不仅是武力的震慑,更是文化的感召,唐人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继续发挥着世界影响力。19世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中国饱受凌辱,近代以来,崇洋尚洋的思想不断滋长蔓延,导致中国长达百年的积贫积弱。归根结底,是没有继承和发扬好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失去了根基。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都是媲美中国的古老文化,然而,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他们相继中断,在这些古老的大地上,现在的印度、埃及和中东地区充满了贫穷、动乱,人民的思想西化、僵化,在世界的舞台上,丧失了地位,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反观美国,一直以来不断鼓吹其文化,不断对全世界进行渗透,以西方文化为武器,在冷战的战场上连战连胜,至今主导着世界的走向。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道,“中国现在虽然政治无能,经济落后,但它的文化与我们不相上下”[4]。拿破仑曾说,“中国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它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现在中国这头狮子正在苏醒,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认清自己,而这正是继承自身的历史底蕴———优秀的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明确现阶段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重立名族之魂,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歌并持续发挥作用。

(二)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青年强,则国强”,不同时代体现不同的内涵,然而却阐述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国家的未来需要后继有人。高校大学生正处在可塑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还没有经过社会大染缸的污染,此时也正是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而“三观”的定型是本身知识的积累和环境的影响共同造就的,这也是高校加强教育引导、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时期。国家的未来是一栋巨大的建筑,毕业生就是构建大厦的基石,大厦能否壮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大作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关系着国家未来的人才是否忠诚于民族、忠诚于国家,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能够成功。

二、高校培育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高校的教师队伍存在很明显的两条界限:一是文革前后这条界限;二是改革开放这条界限。两条界限把教师队伍划分成了三个层次:一是守旧派,经历过文革的教师,在那个时代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很多教师因循守旧,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物质派,改革开放以来,过多的追求经济物质条件,特别是经历过西方思潮冲击后,不少教师“金钱观”过重,导致在教育学生上重成绩而不重思想;三是少壮派,这类教师大部分人拥有较高的热忱,但是由于太年轻,积累不足,尚需锻炼。总的来说,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普遍不高,需要加强培训,更需要加强自学,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业务水平,联系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来夯实教学能力。

(二)学生思想引导困难。思想的引导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开展工作。很多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经历了家庭的熏陶,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网络不良思潮的泛滥,导致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蚀。这其中也与西方国家实施的“奶头乐战略”有关。该战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由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提出,其主要内容是为部分精英层或者说各领域的统治者服务,为消除80%的普通公众对20%富豪的不满情绪,而有意给这80%的普通公众嘴里塞上一个“奶头”。婴儿嘴里塞上奶头就不会再哭闹,这个“奶头”就是为普通公众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通过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沉湎于娱乐和明星、八卦和游戏等崇拜中不能自拔,由此逐渐丧失热情、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以此平息他们的抗争欲望和阶级仇恨[5]。纵观青年人,有的以成为明星、“网红”为目标,哗众取宠来获得流量;有的以玩手游为日常,不分昼夜地沉溺于游戏的虚幻世界;还有的,就算无聊刷着各类电视剧、综艺、八卦新闻,也没有心思放下手机,静下心去品读一本国学经典。长期咂着这些“奶头”的青年人,将精力与注意力放在了不思进取、以逸待劳、消弭意志、追求享受等意识形态上,从长期发展来看,危害甚重。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存在问题。很多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基本上是选修课,有的干脆不开课。在安排教师上,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随意安排教师代课,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在授课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也缺少配套的活动,学生提不起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实际上在中国浩瀚历史长卷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与人物,有很多值得当下人们去继承与传颂的精神与事迹。

三、培育学生文化自信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苏联解体以后,西方将“和平演变”的主战场转移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很多类似“奶头乐”的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入侵。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青少年被外来不良思潮侵蚀的严重后果日益显现出来,缺乏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严重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讲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6]2018年,国家再次提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这就需要高校正视挑战,不但要直面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上的侵蚀,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还要正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勇于暴露短板,更要提出措施,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二)加强文化内涵教育。思想是行动的指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类个体,只有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更好的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使命。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忠、孝、仁、义、礼、智、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传统精神深植于中华民族的骨子里,需要持续不断地发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中国“符号”的价值体系、价值传统,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唤醒学生内心的自发和自觉,焕发出创新和创造的活力。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就是需要文化的滋养,形成符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继而不断提升自我,为家庭和社会作贡献。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快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断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正整个名族的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并熟知民族文化:第一,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文化自觉,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第二,加强全体教师及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7],比如《大学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近代史课程中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中国先进理论等,将文化自觉融入到日常管理与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第三,大学校园的校风建设也是文化自信体现的重要方面,无论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将传统戏剧、近代名著、古典文化以表演形式展现给青年人;各类文化讲座,邀请国学或思想政治专家、学者来给青年人分享经史典籍或者先进思想理论;组织观看经典电影,鼓励传统节日中的仪式感,举办经典诗词诵读等。还是设立校史馆、经典励志标语,开设国学经典、文化传统等课程,都是高校树立文化自信的体现。

(三)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唯一一个传承五千年而没断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岁月凝聚了独特的名族智慧和精神传统。回首往事,中国的文化早已在世界生根发芽,并成长为参天大树。中国的贸易,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不仅流通的是各色货物,它们承载着“仁爱、非攻”等中国诸子百家的先进文化,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着整个世界的进步。郑和下西洋,最远的地点到达了非洲,远洋大船带着和平的愿望宣扬着华夏的威仪和先进的生产力,带给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整个世界的跃进。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造就的不仅是宗教的交流和传播,同时,也是文化的宣扬和扩散。近代革命先驱们用坚韧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推翻“三座大山”才有了今天人们自由汲取知识、公平享用文化的权利。历史的长河淹没了太多的慷慨悲歌,太多被忽略的小人物在不起眼的时刻和事件中,不断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贡献着中国文化力量。时至今日,新中国成立不到百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孔子学院如今已遍布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学习,中国成为他们的淘金之地,中国文化越来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马克思理论在中国被践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正在一步步接近中。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我国的制度、理论、道路、文化,正在为世界的发展提供着中国智慧。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文化自信,不管是理论制度还是道路都是以文化作为根基。今天,我国是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群狼环视的局面下,应坚定文化自信,认清自我,勇于开拓,挺直中华脊梁,自觉抵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打赢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发挥中华民族文化优势,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坚定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冲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7-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4](英)罗素(BertrandRussell).中国问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5]余东华.警惕西方“奶头乐”战略对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侵蚀[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7

[6]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Z].新华社,2014-2-25

[7]《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印发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下一步[J].中国民族教育,2017,4

作者:杨淇 杨燚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79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