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

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21 14:32:29 | 移动端: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

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 本文关键词:艺术风格,分析,没骨画

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任颐(1840—1896),清末著名画家,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作为前海派绘画集大成者的任颐,继承古法、融合西学、开拓创新,是近现代花鸟画转型的标志性人物。该文论述任颐的文人画情怀。他将绘画风格与民间工艺美术结

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任颐(1840—1896),清末著名画家,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作为前海派绘画集大成者的任颐,继承古法、融合西学、开拓创新,是近现代花鸟画转型的标志性人物。该文论述任颐的文人画情怀。他将绘画风格与民间工艺美术结合,摹古仿今,吸收西方绘画元素并自我革新。以他为代表的“海派”在商业化的影响下博采众长,改革以绢为材料的花卉没骨画表达方式。同时,该文阐述任颐“自有我在”与适应观众审美相统一的艺术特点,提出对当代花卉没骨画研习的思考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任颐;没骨画;花卉;海派

一、任颐的文人画情怀

清末,作为中国经济重镇的上海对外联系逐渐增多,此时,西方艺术作品大量涌入,人们对西洋画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在这种艺术交流频繁的背景下,善于将各种技法融会贯通的海上画派开始崛起,用新颖的绘画语言开启了由明以来专重临摹而空疏贫弱的中国画新征程,并化腐朽为神奇,为20世纪的中国绘画带来新的曙光。《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记载:“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踽踽而来,侨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时至今日,人们提及海派时便不得不谈及这位在近现代美术史中占据承上启下重要地位的、破格创新的海派绘画典型代表——任颐。他的没骨花鸟画在学习前人古法精髓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想法,在创作中有胆有识,敢于站在时代潮流前列创新,大胆地将民间绘画和文人绘画相结合,开创了绘画雅俗共赏的新面貌。任颐出身于有绘画家学的市民家庭,少时随从事民间写真画工的父亲任淞云(鹤声)居萧山习画,在其艺术理念与审美初步形成时期,受到来自他父亲的文人画审美意识的熏陶。任颐的儿子任堇叔在一件任颐所作的题款中记载“先王父讳鹤声,号淞云……善画,尤善写真术,耻以术炫”。从“耻以术炫”一词和其作品《击磬有鱼图》中所体现的文人画审美意识中可见,任淞云是具有浓厚的文人性情和文人画情怀的。萧山为明代王阳明心学的发源地,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地域辐射甚广,这种文人画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任颐的审美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他之后的绘画生涯。在任颐绘画的成熟期,他对于八大山人、徐渭、陈淳等文人画家作品的研习,更能证明这种文人画情怀是贯穿他艺术生涯的。

二、任颐与民间工艺美术

在受文人画审美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任颐也接触到许多平民化的美术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聚集地的鱼米之乡浙江,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据龚产兴的《任伯年年表》记载,任颐接触并创作过的民间艺术作品有硖石灯彩、桃花坞木刻、紫砂壶等。他曾搜罗优质紫砂作各种器皿,并镌款识于其上,还“捏塑其尊人一像……备极工致”,日日沉迷于此而无法鬻画糊口,家中甚至断粮而无以为炊。他曾经送吴昌硕一把茶壶,现呈放在杭州西泠印社旧址里的吴昌硕纪念馆中。由此可见,任颐热爱民间艺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同时,任颐深受民间美术的启发,吸收了装饰、夸张、寓意等民间工艺美术之精华。民间工艺美术也对任颐没骨花卉画的色彩产生了影响,他在色彩上的创新正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其花卉没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红色、黄色、橙黄、粉红、粉青、赭黄、赭红、汁绿、青绿、洋红等色对比和谐,连其中的墨色也是画面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颐取明清浙江、江苏两地文人画传统绘画之技法,以入沪前任熊、任薰的技法结合张熊、朱熊确立的沪上早期色彩表现技法,吸收了西方水彩和民间美术元素,并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集众家之长,形成广收博取、雅俗共赏、中西兼容、秾丽古媚、明净淡雅并存的色彩表现风格,从而最终确立了色彩表现的基本模式,并由此推动了“海派”前期清新明丽、放达飘逸的色彩风格的形成。人物故事由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变为喜庆、富贵、吉祥的氛围,花鸟则由梅、兰、竹、菊的清高典雅变为玉堂富贵、白头偕老的口彩。

三、任颐在艺术实践上的师古通变

任颐为谋生画扇面数幅而伪书渭长款在街头出售,偶遇任熊并被其收入门下。从此,任颐在任熊、任薰的带领下踏上了传统的绘画道路。所谓学习“传统”,主要是对陈老莲的推崇和研习。在这一时期,任颐逐步掌握传统文人笔墨笔法,造型传老莲奇伟之形。受任熊、任薰的影响,他的花鸟画以用笔劲挺、枝干条畅为显著特征,取景布局均独具一格,在朴质中别有生气。从任颐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骨法用笔是颇为重视的。除研习陈老莲外,任颐在师从“二任”时期还大量临摹宋画,吸收晋唐双勾填彩之法并运用于作品中,如扇面小品《萱草牵牛》等。对金鱼的创作深入体现了任颐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他大胆地施浓艳胭脂于仿古绢上,以寥寥几笔刻画出金鱼活灵活现的姿态,并用白粉和浓墨在胭脂色金鱼两旁辅白、黑金鱼各一,在画金鱼前调花青和汁绿加数枚水草。红对绿、黑对白的色彩碰撞使画面产生了独特的装饰性趣味。画面右下角,淡花青勾出细密的水草,与形象鲜明的金鱼虚实交映,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虽然在这个阶段,他的没骨画作品在数量上不如双勾填彩风格的作品,但没骨画的风格已初露端倪。在任颐初至商业文化浓厚的上海时,以江浙画风为主的表现模式并不能被追求西化、猎奇和实用性的上海市场所接受。此时,他开始临摹古代各家各派的作品,博采众长。他的临摹对象不仅包括陈淳、徐渭、恽南田这些古代大家,而且集合了同时代的名家如朱熊、王礼的绘画风格,在没骨花卉中吸收了王武、蒋廷锡的“钩花点叶”风格。居于上海的任颐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颇为强烈,他接触过的水彩绘画使他的小写意施色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任颐少时凭记忆为来客画像,父亲一望即知所画何人,可见他的造型能力超群。加上他好学、多观察,每当外出,必备一手折,见有可取之景物,即以铅笔勾录。这一习惯也造就了任颐的超凡写生能力。他画过西式的素描人体,素描的学习给其提供了另一种观察事物的角度,增强了其花卉没骨画作品中的写实性。从此,他的艺术形式开始突破家学和师承,并积极地在艺术实践上自我革新。任颐在艺术实践上的自我革新之一是在具体技法上的革新。如勾筋,用白粉勾勒色彩较为浓重的叶筋,这一步骤要在叶片将干未干时操作,体现了他对绘画技法的熟练掌握,且考验了后世效仿任颐的众人。笔者在临摹他的《玉簪》时常常无法掌控叶片的干湿,勾筋在生纸上操作往往容易把控,在熟纸甚至绢上却比较困难。叶片若是过湿,白粉勾勒之线条往往匿入深色叶片;叶片过干时勾勒筋脉,白线十有八九会积在叶上而无法与其交融(不过恽寿平常常在叶片即将干透时勾筋,这与任颐的没骨法有所差异)。白粉若太厚,叶筋会太“实”;若太薄,则白粉勾勒之线条又匿于无形。此技法看似容易,实则操作困难,白粉融于叶中,留下淡淡叶脉尚且无法做到,使画面具有淡而不薄、厚而不浊的效果就更加困难。任颐在没骨花卉作品中使用的接、积、撞水等技法较多,他不仅用白粉勾叶筋,在用蛤白点花瓣时也会先在靠近花蕊处施少量汁绿,使花朵更富真实感。这不仅表现出他十分注重写生,而且显示了他超高的技艺与对色、水、粉独到的领悟和运用。任颐的花卉没骨法,早期是从他的工笔技法尤其是双勾填彩中汲取营养的;到了成熟期,尤其是临习了八大山人、徐渭等文人画家的作品之后,开始向写意技法拓展。他的《紫藤小鸟》便可称为写意没骨,同样是紫藤,此图与他早期的画风有明显差异。之所以称之为写意没骨,是因为他在绢上作画时下笔迅捷,随意点缀紫藤花瓣,在绢上描写藤条时大胆使用遒劲的干笔枯笔,摆脱了早期撞粉撞色勒形的局限,更多体现了画面气息的贯通与呼应。这种写意没骨的技法带给了观者强烈的抒情意趣。任颐这种在绢上的写意没骨作品也影响了与他亦师亦友的吴昌硕。

四、任颐的艺术特点——“自有我在”与适应观者审美的统一

任颐“自有我在”与适应观者审美这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值得探究的。许多人评价任颐的作品“薄气”、格调不高,但任颐在适应观者的前提下,提高当时观者的审美能力是不容忽视的。研究任颐的艺术风格,应当以他如何赢得“俗赏”为重点。清代绘画的市场化使画家并不能像古时文人画家一般,一味抒写“胸中逸气”,追求高逸之格,这些鬻画为生的画家必须适应市场,并且使自己的作品能与大众的思想感情取得契合,但鲜有能达到“自有我在”和适应观众审美的统一。为了适应市场,任颐经常使用世俗化的绘画题材。尽管题材世俗,但其绘画风格与技法仍在不断推陈出新。若是完全适应观者,则会流于媚俗。任颐这种在适应观者的前提下,适应、提高当时欣赏者审美的能力,并非一般文人画家所具备的。任颐受民间美术启发,在民间美术中汲取艺术元素,创作出大量以吉祥题材为基础的作品。虽然任熊、任薰的许多作品采用了类似的题材,但任颐的题材更为丰富。任颐对于绘画题材的雅俗概念没有传统文人那样执着。他不会因为题材的谐俗而避而不用,而是从中领略到以文人画审美理想和表现方式达成雅俗共赏的艺术路径,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更深一步的拓展。笔者认为,文人雅士的笔墨游戏中也存在格调不高之作。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要置我于观众当中,而并非抛我于世界之外。在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既有新意又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像任颐一般成为代表时代高水平的人物。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宣和画谱.王群栗,点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任伯年.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任伯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4]丁羲元.任伯年年谱论文珍存作品.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5]薛永年.中国巨匠美术丛书任伯年.文物出版社,1998.

[6]沈涛.论以纸代绢演进中的写意画发展.装饰,2006(11).

作者:鲁嘉漪

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没骨画艺术风格分析》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78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