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21 14:31:44 | 移动端: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本文关键词:科技发展,对策,建议,农业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本文简介: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本文在深入分析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创新;发展建议1前言现代农业发展亟待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本文内容: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本文在深入分析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创新;发展建议

1前言

现代农业发展亟待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要靠科技,靠科技创新,靠科技进步。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来看,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来看,走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支撑。当前成都农业已进入都市现代农业全面提升阶段,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背景下,农业科技持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已成为当前成都市农业农村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2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2.1农业科技助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2.1.1农业科技创新具备基本保障成都农业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教资源聚集度高,是国家三大种业基地之一。201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9%。自2017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来,截至2018年,科创中心已引进农业科技研发机构、生态绿色循环农业、文化创意休闲农业等各类项目36个,总投资达103.09亿元。按照市委关于打造服务全川“七大共享平台”的安排部署,大力推进建立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全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创新、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和产业孵化、农业人才培训培养。2.1.2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一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以满足农民技术需求为出发点,提升农技推广水平为目标,通过创新购买服务方式等手段,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推广。二是农业科技服务成效显著,确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都模式”。2018年全市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增培训27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万余人、乡村振兴相关培训1200人,举办培训3800期,发放技术资料70万余份,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11020户,2018年农业部继续将成都市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

2.2改革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市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着力打通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新格局,全面加强创新供给能力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释放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创业活力。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在蓉高校院所在承担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按需支取劳务费。

2.3协同创新促进多元化的人才集聚

成都市围绕提振农业“热度”,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形成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农业人才汇聚高地和价值实现高地。采取高端论坛、成果展览、要素交易、创业大赛等形式,吸引来自世界的中外知名院士、全球知名高校负责人、知名企业和机构来蓉发展,同时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机遇,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来蓉交流和工作,集聚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科技服务人才、金融人才等,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为成都市农业科技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资源。

3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成都市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扶持力度,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在农业科技政策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开放式科研格局。但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与国内先发城市相比,成都市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3.1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不相适应

通过调研情况来看,全市农业科研能力还不能满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全市农业科技成果数量较多,但是成果存在一定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般性成果较多,促进产业增效增收的突破性成果还比较少,服务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农业科研与生产实际存在脱节现象,部分农业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缺乏有效对接,使得部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2017年成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9%,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57.5%)持平,但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80%以上的水平。3.2创新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规划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世界眼光,还有待优化,农业科研项目仍然存在重复研究和力量分散等问题,立项机制有待完善。一定程度上,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集成和运用能力还不够,创新链上各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互动,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缺乏稳定的协作与联合攻关机制,产学研之间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脱节与错位问题。部分农业科技企业更多注重短期效益,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缺乏动力,习惯于等靠要,自主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全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

3.3成果转化机制须进一步健全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存在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缺乏稳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协作机制。缺乏农业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能力还不强。农业科技激励机制有待健全,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在全市还未能全面推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3.4投入结构与资源配置仍需优化

全市农业科技财政投入占全市科技财政投入比例有待提升,财政资金体量有待加大,对社会资本的撬动引导作用有待增强,全社会农业研发投入偏低,企业研发投入较少。农业科技总体投入结构仍有待优化。农业基础科研投入远高于农业应用科研投入,国家农业科研单位与地方科研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差距大,地方科研单位获取财政支持渠道较为单一,重大研发项目、基础科研、应用科研、优势产业技术专项研发、成果转化等投入连续性还不足。成都跟全国一样,市场对农业科研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存在有限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

3.5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后劲

虽然全市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大,但农业科技领域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比较缺乏,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农业领军人才更是奇缺。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仍然缺乏,特别是具备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更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方式还需更加多元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特别是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对人才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科研人员待遇有待提高,农业科研工作环境有待提升,科研机构人员双向流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对策建议

4.1加强农业应用产业技术研发

4.1.1建立优势产业技术体系围绕全市农业优势产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争取联合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市级部门支持与合作,整合全市农业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4.1.2建立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优势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市级技术创新团队。明确创新团队组织形式、创新团队科研方向,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作用,加大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以及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服务和联合协作,推动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切实服务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1]。4.1.3组建首席专家团队围绕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探索组建市级首席专家团队。明确首席专家的核心地位、明确首席专家的引领作用,全面发挥首席专家团队优势,通过首席专家团队牵头,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合作,加强农业重大科研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2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4.2.1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立项机制优化项目立项管理,强化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需求的导向,解决重复研究、力量分散等问题,建立以需求、应用定项目的科研选题立项机制。4.2.2创新农业科研院所管理机制放活成果,放活人员,放活机构,真正让科研成果用起来、科技人员干起来、科研机构活起来,不断激发农业科研创新活力。4.2.3探索农业科研市场化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农业科研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强化科研与市场有效对接,强化企业的科研创新重要地位,促进科技资源的市场化运营和服务,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与国内外研究机构联合建设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关键科技攻关与产学研合作,提升全市农业科研市场话语权。

4.3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4.3.1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配套服务水平,建立目标一致、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利益共享的“一条龙”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4.3.2探索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坚持产学研一体,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模式。建立科技成果目录发布制度,推动企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农业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建设。围绕农业产业链,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中试推广。4.3.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着力构建“研发-转化-收益”的内生可持续发展模式。

4.4健全农业科技配套投入体系

4.4.1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科技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企业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升市场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成为农业科技投入主体。4.4.2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围绕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助推绿色发展,结合农业科研长期性、系统性和公益性,引导农业科技资源向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农业种养业新技术和适宜装备、农业生产装备技术等方向聚集[2]。

4.5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4.5.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不为我有,但为我用”为指导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并柔性引入农业领域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专家以及院士等高级专家团队,适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比重。4.5.2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行农业科技学徒培养制,结合全市农业科技人才引进专项行动,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由院士领衔招募一批博士后、农业科技学徒,利用“空降兵”培养本土“子弟兵”,培养储备人才[3]。4.5.3创新农业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鼓励农业科研院校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采用“兼职挂职”制度,柔性引进、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

4.6强化农业科技发展政策保障

4.6.1强化政策引领作用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切实提升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4.6.2提升产业发展引导聚焦乡村振兴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围绕生物种业、农业生态保护、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积极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围绕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4.6.3落实要素保障加大对农业科研与应用涉及的用地、金融、人才等要素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园等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兴涛.成都农业智库(高端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团队调研报告[J].四川农业科技,2018(06):50-52.

[2]张晓雯,眭海霞.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5(12):89-93.

[3]王利琴,齐慧,陈晓春,等.现代学徒制“双边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17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62-63.

作者:杨坤 李玲玲 叶国伟 聂有亮 罗永 胡川江 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77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