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19 14:28:33 | 移动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 本文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实际操作、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 本文内容:

《平均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实际操作、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1.播放视频(樱花园)。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
(樱花园)
是的,好看吗?(好看)那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花乡,你有什么想说的?
2.出示樱花园不卫生的图片。
请同学们继续欣赏下面的图片,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应该怎么做?3.出示小手拉大手的条幅,已经活动(在路上)的视频。
今天,我们要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行动来美化家园,而且用这行动带进我们的数学生活。
4.收集的图片
看!这就是我们班的行动成果,现在请你们帮忙分析相关数据,看看有什么数学问题、先看第一组的有关数据。
【设计意图:我以“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活动引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再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二、引导探究,理解意义
(一)学习平均分、平均数
1.出示图片?他们两人一共收集18个!??
看到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怎么分?(18÷2=9)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平均分)
2.
?出示条形图
下面,我们再看这个条形图从中你又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李雷收集12个,王伟收集16个,)有了这些数学信息,想想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不计算,你猜几个?(14个)?
3.(1)方法移多补少?
你是怎么想的?把李雷收集的16个分2个给王伟,这样李雷和王伟收集的个数就同样多了。
这个方法真好,把多的补给少的部分,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这种方法叫
“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在我们数学中也是一个好方法。?
(2)计算公式的方法。
除了“移多补少”这种方法外,还有别的想法吗?
(12+16)÷2
=28÷2
=14
你能告诉大家12+16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李雷和王伟收集矿泉水瓶的总个数)
也就是说表示2个小朋友收集的瓶子数量,我们称它为总数(板书)
÷2表示什么?也就是把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2份,2表示总份数(板书)
那求得的商14表示什么?
这个数
在数学里叫(平均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平均数(板书课题)
4.那大家想想,我们今天学的平均数和之前学的平均分有什么不同吗?
5..小结方法
刚刚我们学习了两种方法求平均数,一种方法是移多补少,(指着黑板)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公式计算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真不错,通过“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我们不仅用行动美化家园,而且还学了新的数学知识,“平均数”?下面,来点难度大的问题,看大家能不能解决,有信心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1.出示课件(矿泉水瓶)条形图??
看这主题图中,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能否提“求平均数”的问题??(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师:老师表扬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看看能不能根据刚才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同桌合作交流。

2.展示作品
完成的请举手,谁愿意上台给大家演示,并说明你是用什么解决?(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你想法是不是这样。)(认真倾听,是对同学的一种尊重,你们能不能做到?)?
3.平均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的想法是不是跟你的一样?
通过移多补少后,他们收集的个数怎么样了?(同样多)
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在这里我们就说13是14、12、11、
15的平均数,平均数13代表的是他们四个人平均收集的个数,反映了这个小组的总体情况。
看这个平均数13,在这四个人中有谁收集的个数是13?(没有)
你能估计一下13在什么范围内吗?

对,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最大数>平均数>最小数
5.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知道哪里有应用到平均数的知识吗?
生1:在测量体育成绩时,用到了平均分。
生2:车辆行驶时,说到平均速度。
……
师:是的!在日常生活中平均数也时常可以应用。不信,你们瞧,老师就收集了一些有关平均数的资料。一起看看吧。
(课件出示)
1.春节期间漳平旅游人数平均每天约为4万人。
2.我校三年级学生平均身高约是130厘米。
3.我校二年级学生平均体重约是23千克。
(请学生解释这三句话的含义)。
师: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均数真是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在整个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恰当、准确的提炼和总结,让学生既有能力上的发展,又有知识上的收获。】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还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吗?

1.你会判断吗?
(1)把50个瓶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一定分得10个。()
(2)
四(1)班全体同学平均每人捐款5元。那么,这个班的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5元。()
(3)在“六一”跳绳比赛中,5位男生分别跳了150下,
160下,
170下,
180下,
190下,他们平均每人跳了200下。(??)
(请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动脑筋,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非常赞赏你们这种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请看下一题。2.你会说理吗?
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冬冬的身高是140厘米,他下河游泳有危险吗?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
(师出示小河水底的剖面图,)
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

师:同学们,这样看来,我们学习平均数有用吗?
生:有用。
师:如果让你对冬冬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生:不能下水游泳。
师:好的,我代表冬冬谢谢大家。是呀,安全第一,同学们,夏天就要来了,很多同学喜欢游泳下河玩水,老师在这里一定提醒大家:要在家长或者教练陪伴下,在确保没有危险的前提下才能下水。
3.你会解决吗?
这是气象台工作人员在3时、7时、10时、13时、19时、22时测得的永福二月份一天的气温,测得温度分别是摄氏5度、9度、14度、20度、16度、8度。
时间
3时
7时
10时
13时
19时
22时

度/

5
9
16
20
14
8
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摄氏多少度?
师:在没有得出结果之前,请你估一估,你觉得平均温度是几度?。
生:我猜可能是15℃。
生:我觉得会是6~19℃之间。
到底谁猜得准一些呢?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5+9+14+20+16+8)÷6=12(度)
(学生汇报)
请估得准的同学跟大家说说是怎么估的。
这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都是这样算的吗?
有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吗?
像这样一组数的个数比较多,数据比较大时用计算更方便。
【设计意图:在这样一个生活实例的巧妙运用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
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
四、
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
2.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因此大家一定要学好数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设计意图:用回顾式、激励式的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会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以“环保家园”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互动,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让学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移多补少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 本文关键词:平均数,上册,五年级,浙教版,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 平均数丨浙教版 (2)》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75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