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

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19 14:23:08 | 移动端: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

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 本文关键词:脱贫,长效,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 本文简介:[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解决长效脱贫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本研究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以其促进长效脱贫的必要性入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借鉴先进经验,进而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产业化发展与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区域品牌、

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 本文内容: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解决长效脱贫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本研究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以其促进长效脱贫的必要性入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借鉴先进经验,进而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产业化发展与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区域品牌、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以农业产业化促进长效脱贫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长效脱贫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明显,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然而,从脱贫攻坚实践看,短期脱贫后仍存在因病返贫、教育返贫、创业失败返贫等问题,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是长效脱贫、不返贫。因此,探索长效脱贫机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以农业比较优势为抓手,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助推农村可持续长效脱贫。

一、农业产业化促进长效脱贫的必要性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当前,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结合越来越紧密,正逐步实现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一体化管理,推动农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化,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加快迈向价值链高端。农业产业化通过聚集整合市场资源要素,创造和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实现农业经营效益提升。农业产业化是重塑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农产品种植、管理、经营、服务等生产流程,重构产供销、农工商、产学研一体化生产经营系统的过程,能够推动农业生态圈自我积累、有序生长、良性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传统农业技术改造,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农业产业化的高级阶段是品牌化,其对农产品产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业产业化促进长效脱贫的必要性

1.农业产业化是落实中央部署、推进长效脱贫的关键抓手。脱贫攻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效脱贫是党中央的重要嘱托,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产业对乡村振兴、长效脱贫的重要作用,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因此,要大力推动农产品产业化,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快消纳农产品库存。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将提高农产品价值和价格,有助于推进农产品市场化,促进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与消费者需求更相匹配,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产业供给有效的农产品供给体系,为长效脱贫打下坚实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2.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提档升级、推进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技水平虽然有较大提升,但我国人多地少,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较大,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小农户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仍需继续加强引导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系列区域品牌,将为区域农产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区域影响力提供难得机遇。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广大内陆腹地来说,农业产业化将有利于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力推动建立区域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和配套产业,缓解传统农业生产基地提档升级迟缓、各主体利益分配不均、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助力营造各区域间农产品产业协调发展、良性竞争的氛围,提高农民的幸福感,推进农村稳定脱贫。3.农业产业化是培育农村产业人才、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大面积抛荒农地随处可见。农村留守劳动力缺少农业经营技术和经验,造成农村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而农业产业化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可以吸引广大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推动广大留守劳动力就地就业,吸引城市要素资源流入农村,吸引相关配套行业入驻农村。农业产业化在为农民带来工资性收入的同时,还能够培育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良性循环,这将极大增强农村产业可持续经营能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持续活跃农村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效果。4.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产品“走出去”、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保障。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打造系列区域品牌,可将低知名度品牌与区域系列品牌相衔接,同时将高知名度的品牌整合扩充,最终整体推出系列品牌,容易形成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特征、具有区域显示度的品牌效应,有助于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产品积极参与或举办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扩大区域农产品出口,可推动农产品产业成链发展,实现以农产品价值和形象为核心,助推区域品牌在更高层面上“走出去”,带动农民真正富起来。

二、农业产业化脱贫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产业化积极性高,但专业能力普遍不足

调查发现,农村居民产业化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为了摆脱贫穷和追求富裕而主动创业的农村企业主占70%以上,主要集中于种养殖业和零售加工业,占85%以上。调查对象中有近一半企业主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自身能力不足。一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2/3以上的企业主学历水平在高中以下,无法满足企业对科学技术水平的需求。二是缺乏技术。很多农村企业主是外出务工回乡人员,虽然在外务工所从事的行业有一技之长,但往往回乡后从事的不是原来行业,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又成了“门外汉”。三是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很多返乡农民工即使拥有在外工作获得的一定的技术,但与经营管理相关的管理、营销、财务等知识不足,难以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二)产业化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农业产业化的普遍问题,虽然全国逐步实施确权颁证工作,使农村资产逐步“活”起来,但是基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效果仍未得到充分显现。调研发现,资金不足问题是农村企业家的普遍诉求,企业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筹资渠道大都是找亲友借款(40.1%)、找合伙人投资(32.3%),而找银行贷款仅占22.9%,通过贷款筹集资金困难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农村产权制度建设的特殊性导致抵押困难。虽然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有力地增加了农户资产的抵押融资权利,但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借款人除宅基地房屋以外另有适当住所的条件下,需经过集体组织同意才能将农村房屋抵押借款等相关规定,导致农村产权和城市产权相比,融资价值有限且交易费用过高。因此实际操作中,对于农村企业主来说,融资依然很难。二是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金融机构贷款是颇为重要的资金渠道,然而调查发现,76.7%的农村企业主认为银行贷款手续复杂,从而放弃贷款。一方面农村财产抵押程序复杂,如很多地区抵押农村房屋时,需经过集体组织同意等程序。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贷款流程的理解普遍存在困难,有的甚至由于贷款手续繁、周期长、额度小而放弃贷款。三是金融机构对农村企业主放款谨慎且额度低。金融机构首先要保证营业的可持续性,然后才能承担社会责任、扶持农村企业发展,因此在放款过程中会有诸多顾虑。首先,放款前的调研程序复杂,由于农业产业的盈利模式特殊性和抵押物的不确定性,使得放款业务员为了一单额度相对较小的款项,要去田间地头或项目现场调研项目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盈利点却不高。其次,金融机构对农村财产的抵押融资变现率较低。如农村房屋抵押权的行使中,如果出现抵押人居无定所的情况,为保证社会稳定,金融机构一般无法强制执行,从而出现金融机构对农村创业贷款授信难、出款慢、周期长、放款谨慎的情况。再次,金融机构放款额度与需求额度缺口大。随着农业产业化方向的多样化和产业起点的高级化,企业主对资金额度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贷款需求在5万元以上的农村企业主占62.6%,但是企业主获得贷款的额度一般在5万元以下(占70.3%),产业化资金需求缺口较大,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四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创业,提供农村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是村镇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普遍成立较晚,老百姓对其稳定性存在质疑,普遍喜欢存款到较大的银行,致使村镇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客户群体拓展困难,尚不能满足需要,对农村创业支持也有限。

(三)农村培训机会较多,但缺乏精准的产业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获取创业技能、解决农业产业化能力不足现状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都相当重视农村居民技能培训,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大量的培训机会,但培训效果多不理想。调查显示,农村青年大部分在外务工,仅节假日可能在家,而留守农村的大多为家庭妇女和“50、60后”人员,使得技能培训的人员组织工作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培训需要以政策硬性指标方式进行组织,有时甚至需要提供交通、餐饮费,或者为其发放现金补贴才能保证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究其原因,一是培训针对性不强。一方面,培训对象针对性不强。由于留守农村人员结构的特殊性,在组织培训方面,有产业化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人员不足。另一方面,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一些培训内容虽然覆盖面广,但没有根据农村居民的创业意愿和条件细化分类培训,培训服务和培训需求衔接不够,不易达到目的。二是培训跟踪服务工作不够。主要是课后培训跟踪管理不到位,一些培训机构完成培训课程后忽视对技能学习者的产业帮扶、创业指导和跟踪管理服务工作,缺乏对企业开办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诊断、指导和再培训,影响产业化信心,存在一些技能培训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理论与创业实践脱节的现象。

(四)农村支持政策较多,但产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各级政府和部门为扶持农村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发挥了很大的支持作用,但调研显示,扶持政策惠及创业者个人比较困难,同时保险体系不健全。一是对农村企业主本人和项目的直接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对农村的财政支持一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投入、财务会计代理等,难以直接针对个体创业者。二是扶持政策都有比较严格的前置条件,加之繁琐

复杂的层层审批手续影响时效性,很多企业主往往处于起步阶段,有心做大,有力奋进,却对政策扶持不敢奢望,绝大多数调研对象反映没有直接获得过政府资金支持。三是农业保险发展不够,缺少对于自然灾害、经营失败等方面的农业保险,制约了产业化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促进长效脱贫的经验借鉴

产业脱贫是长效脱贫的根本路径,国内外从科技、品牌、园区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的长效脱贫提供了丰富经验。

(一)美国:以科技兴农战略作为农业财富增值的主引擎

农业财富增值是解决三农问题、长效脱贫的重要途径。作为农业产业化最早、最成熟的国家,美国农业1860年前主要靠人力投入、1915年前主要靠畜力投入、1940年前主要靠机械投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主要靠科技投入。20世纪50年代,就有80%以上的农产品经过产业化加工后上市,使得农产品价值激增,农户收入不断增加,推动农业生产率不断提升,为世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示范。一是完善的农业科技法律法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应用保障。联邦政府通过的农业法律体系涉及农业教育、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诸多领域,一系列法案为农业技术创新及转化推广到农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为农产品价值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完善的农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确保产业化经济效益提高。美国将农业产学研合作上升到了法律高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产学研各方的专利权和在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义务;建立了发达的信息网络农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为农业市场信息传递和产学研各方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各类中介机构也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使得美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85%,推动农业研发成果真正服务于农户或农场主。三是完善的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体系提供产业化动力。美国农业科技推广是由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等联邦服务机构、各州立大学农学院综合体组成的体系,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不仅有技术转让协调员、专利顾问,还有市场专家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发挥各自最大的优势,对项目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推进农业财富增值。

(二)成都: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打造品牌体系作为助推长效脱贫的主抓手

打响品牌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成都蒲江县在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着力进行品牌软实力建设,目标定位于高品质、高价值产品,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产业化抢占高端价值链,成为农民长效脱贫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创新平台,助力长效脱贫。蒲江不断聚集优质科技资源,积极引导农业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创建省级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物联网示范基地,优化优质柑橘和茶叶品种园,培育引进全球领先的优质猕猴桃、杂柑、茶叶品种20余个,推动农产品产业结构升级,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二是优化农产品产业链体系,持续提升贫困户收入。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农产品生产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将种子、农药、化肥的基础供给和农产品生产供给,同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仓储、销售有机结合,不断延伸和补齐农业产业链。其中,蒲江的猕猴桃深加工瞄准目标市场细分研究,筛选出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种类包括猕猴桃汁、猕猴桃脯、猕猴桃干、猕猴桃酒等多种加工产品,并强化消费者消费习惯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使蒲江猕猴桃远销国内外,为农户增收提供长效保障。三是建设区域系列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加快“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举办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等节会,积极参加重要节庆活动,加快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产品推介,让消费者了解蒲江、了解蒲江的产品,不断提升蒲江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出“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等位列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的区域性农业产业化品牌,提升产品市场价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脱贫增收。四是强化产品源头控制,保障产品质量,降低农民收入风险。针对农产品食用性这一特殊特性,注重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建立食品信息追踪机制,及时溯源食品安全,同时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顾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查看生产信息,确保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整个产业化过程质量可控、可追溯,让顾客吃到健康美味安全的鲜果,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农民收入风险,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郑州: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作为长效脱贫的主阵地

郑州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出了“思念”食品、“好想你”枣业等一批农产品产业化品牌,通过建立基地、集群集聚、技术创新等方式持续带动农民长效脱贫增收。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产品产业化示范基地,助力贫困户长效增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优势农产品产区相继形成了小麦、玉米、大枣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农户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益。大力推动农产品产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农产品产业配套集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配套农户、物流企业、会计金融机构等共同为龙头企业提供服务,保持适度有效竞争,共同推进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链价值提升、收益增加。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带动农民能力提升。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重点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向农户传授致富技术,推进贫困户顺利脱贫,并吸纳就业,推进长效脱贫帮扶。

四、以农业产业化促进长效脱贫的发展路径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长效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优化累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保障产品质量与品质提升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前提,做大做强核心产业、打响品牌是核心要义,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整合系列产业集群、凝聚更大力量的区域性国际化品牌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之路。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产业化发展与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业产业化顶层设计上,以突出长效脱贫、实现共同富裕为长期目标,引导贫困地区发展多元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一是在工作机制上,引导农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贫困人口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确保每一位贫困人口都能够享受到农村产业化的红利。二是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上,根据不同需求,积极培育提升农村贫困人口自身技能,打通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建立从规划到研发落地、从生产到销售的品牌建设体系。三是在产业标准上,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和检查体系,积极对接国际标准,提高农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完善产品产地溯源系统,提高产品提供者的责任感。

(二)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村长效脱贫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在政府财政投入上,持续加大农业学科建设和科研投入,引导农业产业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确保政府各级部门一定比例的研发、教育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基地、基建和技改等进行政府支持,保障产业结构加快优化,支持区域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设立农业产业化应急处理专项资金,降低产品品牌风险。二是在融资支持上,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助农支农,将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此项内容纳入考核,及时满足农业企业资金需求。三是在风险防范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成长性农业加工企业,政策性保险优先支持优势品牌农产品,加强防范农业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减少贫困人员因产业发展带来的损失。

(三)加强全产业链发展,为农村持续增收培育区域品牌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根据区域特色加快推动差异化产业链布局,挖掘、整合、重塑传统产业品牌,尤其要重塑处于品牌衰退期的区域传统品牌,将产业链相互关联的农产品企业、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农户和涉农机构集聚起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农产品加工区域名牌,甚至国际名牌。二是在品牌管理上,淘汰、合并、整合区域相关品牌,鼓励农产品加工产品积极申请“三品一标”,提高市场美誉度;积极通过国际化的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加强品牌宣传,推动农产品品牌国内外展示展销常态化,支持区域龙头企业参与国内外知名农业博览会,提升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让区域品牌走向世界。三是在品牌保护上,正确指导农业产业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品牌维护体系,强化执法力度,加强区域系列品牌知识产权维护,打击假冒伪劣品牌。四是在品牌网络建设上,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推进一、二级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构建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扩大区域品牌辐射范围,为农民增收提供强大支撑。

(四)实施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特色农产品融入全球市场体系

一是在源头创新服务上,加快建立产学研、农科教基地,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完善相关专业教育内容,培育农业研发人才和区域系列品牌建设的专门人才;围绕农产品加工建设的关键环节,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人才创业、研发、购房等提供支持;建立健全人才评估制度,分层分类对各类人才量身定制优惠政策、授予精神荣誉。二是在生产运营服务上,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行业协会架起农民、农业企业与政府和市场的桥梁。一方面,强化行业协会同政府的沟通,充分发挥协会的统筹作用,牵头制定落实行业标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强化行业协会社会化服务功能,提供行业咨询、法律、成果转化、推广、培训等服务,举办各类展会,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为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在区域产品“走出去”服务上,进一步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产品出口、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参与国际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对国际市场重点农业企业参股或并购、利用国际品牌平台带动区域农产品走向国际舞台。

作者:张红琪 鲁若愚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业产业化如何促进长效脱贫》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74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