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

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15 11:14:33 | 移动端: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

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 本文关键词:之路,戏曲,转型,传统,艺术

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 本文简介: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砥砺前行。观看河北梆子《李保国》演出后,高亢的唱腔、明快的节奏、感人的事迹久久在耳边回荡,让人不能平静,让人思虑万千。在感动之余、在沉思之后,尝试对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做一番粗浅解读。一、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一)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

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 本文内容: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砥砺前行。观看河北梆子《李保国》演出后,高亢的唱腔、明快的节奏、感人的事迹久久在耳边回荡,让人不能平静,让人思虑万千。在感动之余、在沉思之后,尝试对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做一番粗浅解读。

一、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深切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李保国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河北梆子《李保国》通过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塑造,使楷模形象更生动、更具体,更容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能够有效促进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地生根。

(二)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生动实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号召大家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河北梆子《李保国》全面体现了“四个坚持”内涵,集中反映了新时代知识分子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新时代风貌并引领了新时代风尚,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具有新时代文艺高峰的特征,是戏曲工作者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结出的硕果,对文艺精品创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三)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换的有益探索。创作出彰显时代精神,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有序推进传统河北梆子的现代转型是当前河北梆子艺术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李保国》的创作贴近现实、反映现实,从生活中提炼人物特征,人物又具有生活化特征,全剧没有空洞的、程式化的口号式语言。同时借鉴吸收了话剧的表现方式,语言通俗、叙事流畅、情节完整。在舞台设计上,运用了部分声光电等表现手段,这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换的有益探索。

二、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具有非凡的艺术特质

(一)传统形式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河北梆子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具有高昂热烈、苍凉凄楚、高亢激越、痛快淋漓的风格特征,在行腔上刚劲、流畅,伴奏火炽、热烈、铿锵有力,形成了慷慨悲歌的剧种特色。李保国人物命运与河北梆子的剧种风格具有一致性,全剧呈现出了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如李保国“老人们为儿女苦熬一生双鬓染”唱段,如泣如诉,痛煞人心。难能可贵的是,《李保国》在褒有河北梆子传统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基础上,又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时代主题,该剧塑造的“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艺术形象,是对时代需要与人民诉求的紧密回应,用文艺形式生动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当担,成为了新时期展现中国精神的最好的中国故事。传统形式与时代主题的紧密结合,让该剧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有了弹性,对于传统河北梆子爱好者和普通年轻观众都产生了“期待视野”。

(二)宏大叙事与感人细节相结合。河北梆子《李保国》全剧八场戏,场场紧扣,时间跨度大、人物形象多,作者坚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手法,高度提炼,集中展示,围绕时代与人物,采取纵横交错的叙事方式,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整部剧呈现出了恢弘大气、丰满厚重的美学特征,形成了巨大的震撼力、感染力。同时,作者坚持靠细节感人,靠细节制胜,通过细节的打磨和植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渲染了氛围,撩动了观众心中最脆弱的部分,让观众潸然泪下。“套袋”“论文”“推墙”“送行”“年饭”等一系列鲜活细节,都从不同角度丰满了李保国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烘托强化了时代主题和史诗意味。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让该剧叙事话语具有了逻辑深度,耐人寻味、百看不厌,具有了强大生命力。

(三)矛盾冲突与情感体验相结合。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矛盾冲突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展开和发展,合理设置运用矛盾冲突是戏剧成功与否的标志。《李保国》中矛盾冲突设置合理,突出体现在“事业与家庭”“人物与内心”“质疑与支持”等方面,李保国在岗底村安营扎寨,但当时他的儿子东奇在保定读中学,正面临中考。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冲突,李保国通过选择让儿子东奇转学到内丘县城的方式化解了矛盾,通过这种化解方式,让观众更深入体会到了李保国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物特征。剧作设置了“幼苗套袋”一场戏,先是“二诸葛”的质疑,后是获得支持,这种冲突让教授与农民两个不同的身份实现了融合,在起伏中加深了对李保国人物及技术的双重认可。以情见长、用情感人是该剧的显著特点,整部剧紧紧围绕李保国与爱人郭素萍的夫妻情,与儿子东奇的父子情,与学生丽红的师生情,与太行农民的鱼水情、骨肉情顺序展开,特别是将情叠加,细致入微,生动感人,集中强烈表现人物。全剧的高潮告别岗底一场,特别是“我并非不通情理心愚钝,李保国也是平常人”唱词,感人至深,感情炽热,气氛浓烈。矛盾冲突与情感体验的结合,让该剧高潮不断,增强了戏剧的起伏和延绵。

三、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对传统戏曲现代转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新时代呼唤文艺精品,新时代需要铸就文艺高峰。特别是对于传统戏曲来说,如何完成现代转型,在铸就文艺高峰的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新课题、新任务。《李保国》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一)从供给上,推出精品力作,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对传统剧目的整理要体现时代内涵,将传统戏剧本的主题与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单一化,注重时代内涵的表达,并且充分运用现代合理的形式进行创新。现代戏要挖掘时代精神,符合现代艺术理论。力戒出现僵化模式,避免出现仅限于社会道德层面的批判和赞扬,或仅限于针对当时某一社会现象或临时话题而创作编排。新编历史剧也应突出时代主题,表现深刻内容。中华民族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贪富贵、济困扶危等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是古今相通的,要加强对河北梆子历史剧目重新锻铸,要体现当代进步思想的内在意蕴,将传统戏曲融入社会新文化戏曲体系之中。

(二)从需求上,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传统戏曲在改革进程中需要放眼各种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使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现代文化理念渗入到戏曲艺术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新需求。同时要坚持“本体回归”的要求,既“通俗”,又要不受低级、庸俗和不健康内容的影响,通过通俗、易懂的情节结构设计和观众易于接受、理解的音乐节奏表现出题材与表演的内蕴化、精致化,要使深刻的内涵为观众所领悟,适应观众的审美愉悦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保持艺术生产与观众消费需求的和谐统一。

(三)从传播上,创新媒介渠道,搭起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桥梁。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和有效宣传是促进创作和演出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保护和拓展传统戏曲生存空间是当务之急。要打造富有地方戏曲文化色彩的艺术精品、旅游产品以及文创产品,要借助磁州窑、冀派内画壶、苇编画、皮影等古老的及现代新兴的民间艺术媒介,加强融合、加大创新,实现传统戏曲和文创产品的有机结合。要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景区等活动,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传播与扩展。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传统戏曲艺术宣传和传播的微信、微博、抖音平台,让更多的普通观众通过简单方式,随时随地能够听到、看到传统戏曲。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能让你从情感投入引向理性思考,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总能让你从生活的平庸转向诗意的栖居,我认为《李保国》做到了,而且做的恰到好处。因为挚爱而探寻,探寻是为了找到答案,当今文艺创作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戏曲必将在危机中迎来新的发展,在现代转型的征途上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作者:马涧椋

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谈传统戏曲艺术现代转型之路》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68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