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12 11:26:28 | 移动端: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体系,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生存发展。成都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了“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践创

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生存发展。成都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了“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践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进步和行业技术发展,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校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1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校的生存发展。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和实践教育资源面临严重不足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被简单叠加当做第一课堂后的补充环节,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未形成闭环衔接。二是地方高校自身实践教学资源有限,“走出去”的实践模式受到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问题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三是各个专业要求不同,导致教学资源未能发挥最大效用,资源共享不足,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培养平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受到一定限制。

2“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成都大学秉持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学生探究学习、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四五三”全过程、全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

2.1“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三”即三类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复合型、产业卓越型、应用创新型。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成都定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学校紧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发挥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构建校、政、企政协同创新的“六大专业平台”,培养行业复合型人才。对接成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结合学校19个专业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六大类卓越教育培养计划体系,培养产业卓越型人才;对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特殊能力与潜质的优秀学生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人才培养,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院———张澜学院,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四”即四层次,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构建了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四个层次。基础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以1年级学生为主;专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技能,以2年级学生为主;综合实践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以3年级学生为主;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3、4年级学生为主。“五”即五平台,指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通过搭建实践课程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来保障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和提升。实践课程平台,学校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与实习环节,课程设置增加了第二课堂学分和学时,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要求理工医类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总学分30%,文管经法教育类不低于25%,艺体类不低于30%。在教学上,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实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实习/实训平台,学校以“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积极探索与构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机制,深度开展政产学研的交流合作,通过由行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实践课程、论文撰写等活动,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科研训练平台,重在让学生体验科研和实践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加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管理体系,通过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每年立项校级项目400余项、省级100余项,国家级50余项。学科竞赛平台,学校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各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构建课内外长效实践训练体系,通过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加强学生科创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每年组织开展80余项省级及以上竞赛项目,参赛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36.8%,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学生参赛规模、获奖数量、获奖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创业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教育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学校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战略主题,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等课程;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力度,学校众多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三”即三监控。建立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监控机构。学院层面,建立学院教务办、学院教学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等。教研室层面,主要负责改进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检查等。学校建立了校、院、室三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制,通过开展日常教学检查、领导干部听课、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信息反馈、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环节,狠抓落实常规教学任务,对实践教学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实践教学全过程全开放全覆盖。学校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为实践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实习实训和实践课程五大保障平台,通过实行教学检查、三级听课、教学评价三级质量监控,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2“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体现了以下特征:首先是全程性。全程设计四年一贯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贯穿本科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逐渐开设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四个层次系列课程,实行分层培养、逐步提高的原则,全程进行教学实践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其次是开放性。学校坚持资源共享、提质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平台整合与共享,加强线上与线下课程资源和实验室等资源的开放力度,实践平台做到“三开放”,即时间空间开放,实践内容开放,仪器设备开放。最后是实践性。该体系是基于实践,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而提出。在设计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强化了校内外实习实训,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学分比重。“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促进实践教学全过程全开放全覆盖。该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等各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各有内涵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复合型、产业卓越型、应用创新型人才。

3“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三四五三”实践教学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丰硕并逐年提高。历届毕业学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3.1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突出

经过几年的总结与探索,培育产生出一些具有辐射及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135+X”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等项目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学实践成果得到社会各界深度关注和广泛宣传。《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四川在线》等媒体多次宣传和报道。

3.2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学生通过大学4年的全程系统学习,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近三年,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0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50项;公开发表论文199篇,专利79项,软件著作22项,调研报告871篇。学科竞赛方面,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284项。

3.3学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较好

麦可思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已达96.27%。在多个领域不断涌现出自立自强意识突出、实践能力优异和创新精神显著的优秀典型,如毕业三年创办品牌位居天猫同类排名第一的谢林妍、获得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的张泽英等。从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社会用人单位均给予我校学生较高评价,反馈学校毕业生整体专业素质高、动手实践能力强、团队协作性好。

参考文献

[1]王清远,杨明娜,李勇,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3-16.

[2]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12.

[3]张景华,吴国新,刘一飞.王忠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25-27.

作者:李瑞瑾 彭长宇 周晓清 李应君 林晓琴 单位:成都大学教务处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实践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61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