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8-06 10:56:42 | 移动端: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建议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本文简介: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其就业关系民生。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六稳”工作之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质量和更充分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本文内容: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其就业关系民生。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六稳”工作之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它要求毕业生不仅专业技能精湛,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具有较强的就业法律意识。

1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

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加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就业竞争也越发激烈。要想找到合适自己定位的工作,并切实保障自身的就业权利,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就业法律意识的提升。目前,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就业诈骗和就业陷阱情况时有发生,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普及力度还不够,涉及就业法律知识方面的更少之又少[1],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培养方面仍面临着就业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缺少主动学习意愿等问题。

2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分析

2.1国家就业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国家和政府对于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不遗余力,如国家颁布《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制定了针对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政府建立了专项就业资金,也提出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制定了就业援助制度和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然而,我国的就业法律体系是宏观性的、政策性的措施,仍处在表面阶段,面对新的形势、问题和发展需求,与就业相关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2.2用人单位遵法程度需提升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是否遵法对大学生权益保障是至关重要的,但当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滥用实习期、试用期,约定违约金,招聘时区别对待,夸大公司宣传等情况屡见不鲜。就业市场上供需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好的岗位对于学生来说是买方市场,这就导致门槛过高,不能公平对待,失去了就业公平性。更有甚者,用人单位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要求学生尽早到单位实习,而学生为了保住这个难得的就业岗位,不得不将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草草了事[3]。这种不公平对待和竞争既增加了毕业生的思想压力,也对毕业生建立就业法律意识产生不良影响。还有,部分用人单位不遵守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应及用途,在签订就业协议后要求学生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被告知实习是有选拔政策的,这样导致学生未毕业就失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理以及就业积极性。

2.3高校对培养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意识不足

高校开设有公共必修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这门课程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大学生法律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学生也没有意识到重要性,导致课程达不到效果[4]。还有,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在课程内容要求上缺少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重要性的体现。而且,指导教师的配置,也不够专业,具备法律专业或相关的专业教师较少,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法律知识指导不够深入,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不强。专业课教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就业法律意识的强调力度也不够,在找工作与上课冲突的情况下,老师们本着学生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初衷同意他们请假,可是这样的好意却极大地破坏了高校对大学生最后一年的培养计划,使得学生专业技能欠缺,遵纪意识淡化。为了参加面试而公然逃课的现象就是最好的注解。长此以往,这种做法给学生传递了一个不良信号: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破坏或者不遵守现有纪律。反映在社会上就是一言不合就裸辞。

2.4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欠缺

大学生对就业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为他们坚信只要能力出众、学历有优势就一定会在招聘时脱颖而出,也能得到用人单位公平对待。可是当遇到上当受骗、落入陷阱,自身就业权益遭受侵害时却不知怎样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有些优秀的大学生拿到国企单位、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已经万分幸运,不考虑实习期是否有工资,实习期长短,全身心投入进去,等来的是迟迟不能签订合同,但此时想维护自己权益时又手足无措。还有很多大学生由于缺少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的了解,沦为用人单位的廉价劳动力甚至是无偿劳动力,当遇到这种就业陷阱时,很少有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要么委屈继续实习,要么毅然辞职。部分大学生为了能更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以便获得称心的岗位,在找工作过程中进行履历造假,伪造证书,随意毁约的事情数不胜数。2018年职场诚信状况调研显示:“高达89%的HR和74%的求职者认为当前职场的诚信状态不佳;招聘仍然是职场失信的重灾区,履历造假情况占五成以上;失信成本太低和个人利益驱动是职场失信发生的主因。”[5]

3高质量就业需求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建议

3.1国家就业法律要落地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干任何工作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的就业法律制度的可操作程度有待提升。《就业促进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指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此条例中没有明确对违反就业公平的案例处理措施。如果将什么样的情况将会有怎样的保护或者处理具化出来,这就能够有效排除就业过程中的“折扣”现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人人守法、契约社会对于国家来说是需要等待的,当前我们可以完善“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职场诚信管理体系”,从而有效遏制因利益驱动而发生的职场失信,真正降低企业的雇佣风险。

3.2高校要多管齐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就业法律知识的主要阵地。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他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崇尚特权、迷恋等级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完备的就业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择业和就业过程能够公平竞争和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保障。因此,高校应该正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欠缺的现状,积极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加强对专业化、专家化队伍的培养,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模式,如利用第二课堂、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将单一的法律知识教育与案例分享、知识竞答、专题讲座结合在一起呈现给学生,为强化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和知识打下基础。

3.3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要践行就业法律

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是就业法律的践行者,是营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不管在招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杜绝提供担保,滥用试用期,设置门槛等情况,真正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氛围良好的就业平台。而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相关的就业法律知识,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职业生涯蒸蒸日上的保障。“市场就业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竞争,大学生要靠个人的高素质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岗位。”“得到一份更好、更稳定的工作,是每一位劳动者及其家人共同的期盼。”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说。就业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知识行囊中的必备品。只有学生、高校、企业、政府多方发力,共同的来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健康发展,才能避免“未毕业就失业、闪辞”等现象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于敏.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探研[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0-92.

[2]关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10(1):95-96.

[3]许衍琛.日本三元交互大学生就业模式及其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0):34-38.

[4]韦相晓.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5(7):117-119.

[5]姚裕群.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人口学刊,2004(4):8-11.

作者:纪尚革 孙源远 李萍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54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