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诗歌鉴赏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7-31 11:08:45 | 移动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 本文简介:

《乡村四月》【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围绕“田园生活”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一片生机勃勃。后两句写人,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景与人交织成一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 本文内容:

《乡村四月》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围绕“田园生活”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一片生机勃勃。后两句写人,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景与人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整首诗意境优美,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意境美。【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读写“蚕桑”。
2、有感情地读古诗,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歌意思,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农民的紧张、繁忙。提高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农民的紧张、繁忙。【教学难点】
1.理解“白满川”。
2.
体会农民的紧张、繁忙,并运用串词成句方法尝试诗歌创作。【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新课
1.由城市到乡村,出示乡村图,猜诗游戏。

2.课前谈话,引出诗题。
3.理解诗题。
4.介绍诗人。(注意“卷”的读音)
设计意图:单元导入,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回顾以往学过的田园诗,为课堂铺垫。二、读写,写出规范,读出韵味
1.学写”蚕“”桑“字。
2.齐读古诗。
3.读出四、三的常态节奏。
4.个性化读,读出自己的节奏。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正音后多样读诗,达到认识生字,正确规范读写“蚕桑”,以及有节奏地读古诗的学习目标。三、释读品读,读出情感1.同桌考查理解诗中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同桌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为后续课堂古诗的意境做好准备。品读一二句
1)走入诗中,抓住景物。
2)相机品读“绿”这一颜色词,个性化朗读。
3)品读“白”这一颜色词,理解“白满川”。
4)创造意境,小结“景美”。品读三四句
1)走入诗中,抓住农活。
2)串词成句,学生讨论。
3)小结“人勤”,个性化朗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抓住了“绿”和“白”两个颜色词,体会诗人用颜色词来表现景物的美,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幅图画呈现眼前,达到通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歌意思的学习目标。后两句抓住“才了”“又”这一对关联词,让学生自己串词成句,体会农活的艰辛。四、古诗新创
在《乡村四月》的基础上,创作《乡村八月》。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班级带入创作诗歌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才思,把课堂“所学”变为“所用”。五、课堂回顾
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整体把握,完整回顾。达到背诵古诗的学习目标。
六、作业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景美人勤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 本文关键词:上册,古诗,五年级,两首,乡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沪教版(2015秋)》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46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