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免费论文 > 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7-26 13:57:12 | 移动端: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本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古代,思想,文化,论文

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本文简介:摘要:科学发展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解放程度和思维方式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因素。事物的发展受内因和外因的双重影响,而内因起主要作用,科学思想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及科学的思维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顺应新时代的潮流,求同存异,并最大限度地吸取其他科学思想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将其中国古代

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本文内容:

摘要:科学发展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解放程度和思维方式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因素。事物的发展受内因和外因的双重影响,而内因起主要作用,科学思想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及科学的思维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顺应新时代的潮流,求同存异,并最大限度地吸取其他科学思想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将其中国古代优秀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人文思想很好地融合起来,为新时代科学的发展观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及文化自信。

关键词:科学思想;人文精神;发展观;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各个地域和民族之间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百花齐放,其中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非常有名且对后世产生比较深远影响的思想。它们在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家思想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对万物的本源做出了阐述,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这反应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整体性,万物的发展都是有其根源、相互联系而不能独立存在的。道家的思想强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自然包括万物,而这些万物是永恒存在的。道家推崇无为之道,“为”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逆理强行行动,这是有所期待的,有求于人的;“无为”是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顺其自然的规律而运行的。要做到“无为”就必须要有顺应自然的觉悟,这就要要先对自然科学作观察。我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有意无意奉行了经验主义,这经验主义正是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道家对科学实验的方法,是没有明确的方案,对自然的观察,也没有其严密的系统。

关于儒家学说,指出倘使人人可受教育,则每个人都能认识真理,通过教育增加他的经验与才能,增强他的辨识能力。儒家存在两个根本矛盾的倾向,它既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也成为了其发展的阻力。在发展方面说,儒家根本重理性,反对一切的迷信,甚至反对宗教中的超自然部分。如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1]还有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不相信鬼神的。但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忽略其他方面,使得他们只对“人”的研究而放弃一切对“物”的研究,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从具体、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中,找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再通过这种客观规律来解释、说明、预见更多的自然现象,而不是用主观意志或主体好恶来解释自然。儒家注重主观忽略自然的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佛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人文方面,教诲人类如何对待生活和万事万物,要一心向善,不要做恶,要有一颗忍耐的心,提倡众生平等,而对科学思想方面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墨家及法家等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主要表现在对制度、人文方面的贡献,在此不作表述。

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将人与天视为相统一的整体,世界是天人合一的整体,人要回归自然本性,通过外在的道德和自身的反省,达到“天”与“人”的和谐,避免人与自然的对立,实现人的价值。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人与自然的相通相融,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本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的和合精神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和合的自然观与现代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符,在一定程度了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来源,这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经历了“早期启蒙”和“近代启蒙”两个阶段。具有近代意义的早期启蒙思想开始于晚明清初。民主与科学是近代文明的精髓,也是思想文化近代化的两大主题。近代性的社会与文化要求着人们观察任何事物、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尊重科学,坚持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与古代思想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学者们敢于质疑权威,并对其不合理之处提出批判,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考察、验证、实测。

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最初表现为实用性,科学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和巩固国家的统治,一般与生产实践和国家事务联系较紧密的技术发展较快,反之则发展缓慢。江晓原在《天学真原》中讲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无论在本质上说还是在用途上而言,都不是现代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天文学。西方的天文学家将天文观测作为兴趣,而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可以借此列为地位崇高的大臣。这说明天文学在我国古代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因此称其为“天学”而非“天文学”。我国古代发明了火药却没有化学,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磁学。数学偏重于运算技巧,割圆术蕴含着中国古代数学实用性的鲜明特色。中国传统数学的几何代数化的实用倾向,引发往往只列出代数方程,而隐藏或忽视背后的几何原理,几何侧重于实际应用,看上去也是代数计算,而不像欧几里得那样纯粹逻辑推演,更没有形式化公理化的体系。中国古代代数计算发达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局促了几何演算简单性的探索。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及其不足,折射了中国科学的特质和命运。

从近代到当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五四运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知识份子的思想禁锢。接着由于战争导致中国科学技术及思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也随之增加,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科学思想发展方面,追求的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思想。但由于教育体制及社会等原因,中国在科学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并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当然,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科学思想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动科学思想的转变,有时一味的模仿西方,但却没学到本质,对于传统的中国科学思想优点没有很好地继承,导致中国当代的科学思想缓慢发展。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来看待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观,赋予其新的意义及价值。我们要发展我国的科技,就要对我国古代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总结与批判继承。发扬我国古代科学发展观中积极的人文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选择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能扎根我国并被广泛接受的积极思想,做到消化与吸收,否定与发扬。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共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参考文献:

[1]王晶.科技强国背景下中国古代科学观及其价值[D].大连海事大学,2015.

[2]郜江海.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3]李玉辉.中国古代科学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黄枬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5-13.

作者:孙晋琳 刘淑阔 杨政 金悦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代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论文》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40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