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免费论文 >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7-26 13:56:40 | 移动端: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本文关键词: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本文简介:摘要:《区域经济学》作为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基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由此,本文结合河北金融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探索。关键词: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本文内容:

摘要:《区域经济学》作为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基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由此,本文结合河北金融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区域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

《区域经济学》是河北金融学院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基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定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更要培养其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区域经济理论去解释现实的区域经济现象、解决现实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区域经济学》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意义

河北金融学院《区域经济学》课程开设在本科经济学专业的大三上学期,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高度。无论从时间节点方面还是从专业课综合性方面来讲,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都是尤为必要的,这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

应用型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的师资应更偏重于“双师型”结构,即要求教师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区域经济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区域经济学的案例储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当好规则制定者和过程控制者的角色。这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迫使其不断参加各种培训,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中的师生是“双主体”型关系,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或学生的单向认知活动,而是师生关系的重塑过程。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加强课堂主体建设,从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向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形成教学共同体转变,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潜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进而提升《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但其应用性是建立在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点;而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运用所学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现实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从而提升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创新《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原因

在具体的《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现脱节的现象。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在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围绕一本既定教材,以“满堂灌”方式进行教学,师生间缺乏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符合《区域经济学》综合性与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河北金融学院的《区域经济学》只有理论教学课时,没有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且实验室软硬件配套不完善,也没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场地、设备和指导较少等都有待进一步落实。此外,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知识不足,实践理念较为薄弱,且缺乏行业工作经历和经验,难以有效开展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区域经济相关理论,也难以实现《区域经济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区域经济学》备课及教学时,缺乏对学生接受心理和认知水平的考虑。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普遍致力于吃透教材、钻研教材,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很少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

(一)改变思维,创新教学模式

从传统教学来看,课堂教学等同于讲课,学生的任务是听,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把知识和理论讲清楚,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甚至已经成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阻碍。在教学中,需要创新教学思维,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注重课程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通过科研活动积累教学素材和案例,使《区域经济学》教学体现区域特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知识增加与能力提升并举,形成“教-学-研”互动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为主”向“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以案例和专题为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的融合,强调知识的应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国内外区域热点问题作为案例教学资料,要求学生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例如:适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四十年,可将雄安新区的成立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结合区域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发展理论,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迁,深入理解我国区域经济“均衡—非均衡—非均衡协调—多极统筹”发展战略。通过案例分析,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一系列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使《区域经济学》抽象的概念、理论和基本原理变得更为具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专题研究可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理论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将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布置相关专题。例如:在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章节,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布置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这一主题任务,再具体化为几个专题,包括河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进行产业布局、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集聚、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及能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等。小组成员利用课下时间针对专题内容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调研、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流程,最后形成小组调研报告。在课堂上,分组进行专题汇报和问题讨论,然后教师对专题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应重视实践教学,设置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模式,制定实践教学目标,将基础、能力和素养融为一体,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教学大纲里要体现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包括实践课时的学分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体系、考核标准及方式等,每一环节都是实践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次,依托学校现有的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学软件、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学校的管理政策及师资队伍培养等软件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包括建立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关系,可以采用学校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协议共建实习基地模式,通过共建减少学校课程建设的成本。《区域经济学》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可为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平台,加强政企、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撰写调研报告等实践活动,形成教学师资与实践产业之间的协同,促进学生的知识习得和能力养成,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

四、结语

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从单纯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定向知识、能力、素质等多维教学目标设定转变,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利于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符合经济学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柳晓明,贾敬.全协同创新视角下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7):268-270.

[2]吕晓英.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82-84.

[3]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4]杨清,窦学诚.“专题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2):72-75.

作者:陈玉玲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学论文》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39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