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知识宝典 > 范文大全 > 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

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19-07-13 10:22:43 | 移动端: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

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 本文关键词:管理体制,近代,演变,进程,邮政

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 本文简介:摘要:邮政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监督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在财务组织不断发展和变迁下,中华邮政推行了财、会分立的管理体系,在财务监督方面邮政严格执行“巡员制度”和“稽核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推行财、会分立的“二元化”管理体制,推动中华邮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中华邮政的企业管理水平

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 本文内容:

摘要:邮政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监督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在财务组织不断发展和变迁下,中华邮政推行了财、会分立的管理体系,在财务监督方面邮政严格执行“巡员制度”和“稽核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推行财、会分立的“二元化”管理体制,推动中华邮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中华邮政的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华邮政;财务制度;财务监督;管理体制

中华邮政原名大清邮政于1896年开办,经历了经济衰败、局势动荡的历史时期,有力地促进了邮路、邮政居所、业务、经济等方面经济的长效发展。同时,对邮权也进行了统一。源于邮政推行包含了财务管理制度在内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1]。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邮政已做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财务制度管理方面,还未进行专业的讨论。

一、中华邮政财务组织的演变

在邮政创办初期,由于业务比较简单,邮政总局仅简单设置了稽核处和总务处,稽核处负责所有的财务账目管理。1911年,邮政总局改组后,分别设置了稽核、通译、文牍。1912年,根据公务的需要,邮政总局分设成营业、总务、联邮、文牍、稽核、供应六股,其中稽核股主要负责邮票和账目的发行。1917年,又增设了经济股,并在1927年将经济股更名为财务处,主要对财务进行负责,而稽核处主要是对各种财务账目进行严格的稽查。1919年,邮局开办了储金业务,并在1930年将储金和汇兑业务划出,并在上海成立了邮政储蓄金汇业总局。把所有的储金汇兑款都移到了储汇总局。国民政府在1931年颁布了《邮政储金汇业总局组织法》,规定特别准备金和公积金,占净余项项下的3/10,比之前多出1/10。剩余的全部报解交通部,并归入邮务收入账中。1935年,国民政府把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改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将两局合并。1941年,币值变动很大,为保证金融稳定,对民间储蓄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促进储汇保险业务的发展,邮政总局规定各个邮区可根据时间情况增设财务办。1943年,邮政总局将分处设置的管理局改成储汇局直辖分局,把各区的财务帮办统一改为专任,对储汇业务比较简单的地方设置财务股,并在财务股下分别设置票款和储汇两个小组。同时,还根据时间的需求分别设置汇兑、储险、票款三组。至此,邮政财务的管理机构便逐渐趋于完善。

二、中华邮政财务管理方法

1.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邮政的财务管理体制从稽核处建立初期,一直使用财会合一的管理方法。1931年,邮政总局将稽核处和财务处进行合并,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邮政会计事务属于第四类公有营业会计事务,属于政府会计系统上的附属会计单位,同时,会计事务也可以分为附属单位计分会计、类别分会计、附属单位会计几个等级。在未将管理局组织通则颁布前,不同分区的会计股长都多为洋人职员担任,对职权比较尊重,在进行财务行政时,会征求大家意见后,做出决定,可以说,在邮政会计制度建立之初,就已经建立了严格的执行监督财务。1936年,颁布了管理局组织通则,所有会计处改名为计核股,并规定计核股长有权对主管事务进行管理。此时会计的监督效能也逐渐减弱。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主办会计人员不仅没有权利对财政进行监督,而且还需按照上主管长的命令行事。

1939年,政府建立了出纳系统,为了与新制度进行配合,在1941年开始实行帮办制度,并规定出纳股的复杂票券和现金的收付事务。严格按照“管账人员不管钱,管钱人员不管账”的原则进行管理,至此邮政财务行政体系逐渐发展完善,而且实行财务帮办制度后,储汇业务、出纳业务也逐渐归属到财务帮办。为了便于职责的区分以及联系的便利性,实行了传票登账方法。原来由会计股管理的财务事项,也分配到了财务股股长和财务帮办。财务管理制度也由原来的“一元化”制度,变更成“二元化”制度,促进了邮政财务管理的发展。会计处还有一定的财务管理作用,例如,在邮政创办初期,储金汇兑业务主要是由邮局负责,其中分别包含了储金汇兑业务收进款项和邮政款项,并由邮政总局负责调度和运用[2]。后经研究决定,使用按月集中结算的方法管理邮储款项,并由储局负责所有款项,而会计股长要定期核查财务部门管理的票款,各区间的收付款通知单要经过会计股长和财务股长签字后方可生效,各项付款凭证单也要经过股长签字后方可生效。会计处对财务有管理作用,如统筹、审核邮政总局的各项职责,即总局款项的统一调度、总局的支出及收入等。另外在会计处中还设置事物、账务、稽核、恤款四个科室。

2.中华邮政执行“分层负责”“统收统支”两大原则

从中国邮政的创办初期,就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制度,内地邮局的收款要每季度都汇入到总局的账目中,对今天汇入明天就要作为预支款再汇出的区域,在邮界司账进行登记汇款时,要把没有收到的款额作为预支款拨出,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流动。本地邮局需要取款时,需填写邮政司事对凭证,并明确标注需要的款项,在邮界邮政司完成签字确认后,邮界司账将经过批准的款项拨出。邮政代办和内地邮局只可保留少许现金,并且要定期向总局进行余额单汇报,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核对检查。

中华邮政成立后,邮政总局拥有最高财权,所有邮区富余的款项都需要拨入总局账户,并由总局进行支配,各分局遇到亏损时,则由总局进行拨付。相应的支付款也需要按照规定和总局命令进行办理,管理局的权限也只限于零用款的支付,内地局和支局也只是报账单位,所有的收款在扣除支出后,都需上缴到相关的管理局,如遇到亏损后,需要向总局请领协款。在邮政业务居所数量的不断增加及业务的不断扩展时,要按照“分层负责”的管理原则管理财务。

另外,邮政代办所作为邮局最底层结构,其所有款项也由直属管辖局进行负责,而且代办所的定额票款总数,不可大于各个代办所的保证金。管理局和一等局负责二三等局的票款。其余的属局票款也有定额,定额的高低是由管理局讨论决定。为防止出现混乱情况,不同的属局不可以进行票款互调。同时,使用“分层负责”的原则,有效地推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也使邮政内部的职责更加明确。

3.中华邮政“统收统支”“分层负责”的作用

分层负责和统收统支这两大原则主要是用来对资金缺乏和盈亏情况进行解决的,首先,可有效控制预算、对结余款项进行合理的计算,保证邮局的稳定发展。例如,在1930年邮政经济出现了亏损现象,由于邮政财务方面使用统收统支的原则进行管理,可以对盈亏情况进行合理调剂,使用盈余的款项对亏损的情况进行弥补,有效保证邮政事业的稳定发展。其次,充分利用结余款项,防止浪费情况出现。每年邮政都会从盈余的款项中拿出部分款项分拨到交通部门。国民政府建立后,邮局每年都会将盈余的款项进行平均分配,一部分用来建设交通事业,还有一部分用来自身发展和建设。最后,两大原则可以有效控制邮政预算,保证其整体发展的平衡。不同的邮区在经济、文化、收支情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邮区每年都亏损、有的邮区每年都有大量的盈余,有的邮区每年的收支刚好平衡,而邮政总局根据不同地区分局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预算,把盈余的款项拨入亏损的邮区,有效地保证了各个邮区的稳定发展。

三、中华邮政的财务监督制度

1.稽核制度的作用

在财务方面中华邮局按照层层稽核的稽核制度对一二三等局、邮政总局、管理局以及代办机关进行管理。邮政总局在对下属各局和管理局的财务账目进行核查时,所有邮区和邮务总局每个月的支出和收入金额都要上报稽核股股长,并由总办签字,每月的月底局长都需要对上报的账目进行批阅和调查。为了详细了解对每个邮局的经营情况,各个邮区的管理局都需要对其下属邮局呈报的《收支决算总账》进行核对。另外,邮政代办单位每月都要向其所属的一二三局进行账目的上报。通过使用以上账目核对措施,保证邮政的总收入,有效防止了舞弊和贪污情况的出现。推进了邮政经济的发展。

2.巡员制度的作用

虽然每个管理局每年、每月、每季度都会向总局进行数据报告,但总局得到的数据也都是总数,无法对各种数据有一个详细清晰的了解。因此,总局分别设置了视察长、视察和副视察等职位,一般情况下,视察长不会出动,主要是由副视察和视察轮流进行稽核和视察工作,在各个管理局也专门设置了巡核员,一般情况下巡核员由资深人员担任。在进行查视过程中,重点对《邮票登记簿》《现金出纳帐》和《汇兑印纸登记簿》进行稽查。首先,核对售出的邮票、结存的金额、欠资的邮票等现金,其次,核查兑出的国际和国内汇票、国际代收货价款等支出金额,稽查结束后,巡查员和局长要分别进行签证,并送往管理局进行核对,并由会计长进行证明,最后,提交给邮务长进行核对审阅。如果巡查员出现了舞弊的情况,要马上向管理局报告,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邮局通过实行“巡员制度”和“稽核制度”有效地保证财务管理的统一性,促进了邮政的发展,提高了邮政的效益。

四、结语

邮政属于社会公用性的基础设施,是由国家开办并进行直接管理的通信行业,在促进文化、经济和社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一些国家每年都会使用大量的邮政经营资金用于文化的推动和人民的服务。而我国邮政在创办初期,缺乏资金,车辆、房屋、设备的购买也需要从盈余款中调取。因此,我国邮政只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为满足邮政的发展需求,需要把财权集中到邮政总局。中华邮政通过对财务进行严格的管理,积极推进二元化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巡员制度”和“稽查制度”来进行管理,严格控制经济开支,提高经济效益,有效改善邮政的经济情况,推动了邮政事业的发展。从1915年起,我国邮政已开始从亏本转为盈利,到1929年,邮政的固定资产已达到2100万元,经济上的好转,推动了近代邮政的脚步、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中华邮政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通过分析中华邮政财务监督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发现在促进现代化邮政事业发展方面,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斌.中国近代邮政的创办及国有化之路[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何晓淼.带着创意做渠道——浅谈邮政发行营销[J].成功,2003(10).

作者:甘燕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邮政在近代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进程》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1016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