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为您提供各类范文参考!
当前位置:76范文网 > 文章大全 >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来源:76范文网 | 时间:2021-05-12 11:40:17 | 移动端: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放眼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李大钊一样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我们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当以李大钊同志为精神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不惧风雨、冲锋在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文中,女儿以回忆的方式真实地记叙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本课教学作为两课时处理。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以“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课文内容为重点,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相对“被捕前”和“被捕后”这两部分,将“被捕时”这一部分做弱处理。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二课时,在学生理解“被捕后”这部分内容、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来组织学习,两课时有详有略,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由此可见,长文短教的关键是选择好教学的切入口,即确定重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突破,而不及其余。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在一遍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大钊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他是平凡的,可亲的。可当他面对工作,面对凶残的敌人时,他却能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他又是不平凡的,他更是一位伟大的人。我被文章中所涌动着的人性的美所深深打动。我想,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一生。

  李大钊先生逝世的纪念日。不仅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对李大钊都是知之甚少: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仅此而已。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再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被文章打动。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文本的特点,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从作者的视觉出发,挖掘文中人性最美好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李大钊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他是平凡的,是可亲的,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可当他面对工作,面对凶残的的敌人时,他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他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的教学设计力求拉近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李大钊作为一名平凡人的伟大的内心世界。

  文章篇幅较长,但语言平实,极具感染力。文章的布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首尾照应,整体结构的严谨体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同时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另外,作者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也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能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宝贵资源,应该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基于以上的两个方面的思考,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本课教学作为两课时处理。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以“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课文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第二课时,在学生理解“被捕后”这部分内容、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揣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先生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同时,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外,还让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借助学生已有情感基础,深刻领会文本内容及思想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是“感悟,提高表达技巧”。

  既是感悟,就一定要有所感才能有所悟。学生只有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而学生只有在感悟之后,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文章中表达技巧的妙处,从而得到启示,在平时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此种方法。为了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作者的角色,具体的情境中升华,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的同时,感受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这样,既使学生在预设的情感氛围中感知了女儿李星华眼中的李大钊先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使课文的教学在减少说教意味的同时,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

  二、多法并举,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教学,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使课堂四十分钟对学生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透彻。所以,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动作、语言以体会他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使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人物、对比表现人物、反衬突出中心的妙用,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和挚爱的亲人面前沉着冷静呢?通过联系上文,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朗读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的语句,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其对文本的学习达到思想和内容的和谐,互为映衬。同时,通过学生演课本剧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表演、朗读、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从而更好地在习作中对这些表达技巧加以恰当运用。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时,我采用“引读法”暗示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而后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习 作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以读促悟,受到教育。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以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时去朗读课文,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通过教师领读,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引读把学生带入情境,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法和朗读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整合和“感悟,提高表达技巧”的能力。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三】

  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面对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嵩高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确立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领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本课时【重点】结合文中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言行及神态的语句,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及好处。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掌握了做批注自主学习课文的方法。教学本组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但是,课文描写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对于李大钊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要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深入体会人物品质,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课前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学前交流。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另外及时补充课外资料。如:李大钊在狱中遭遇怎样的折磨等。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2、自读过程中找出需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人物言行的语句,发表自己见解,并加强讨论,领会人物革命精神。

  3、在理解“被捕前后”时,采用 “有感情地朗读和对比法”。体会李大钊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坚决不离开x所体现出来的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动作、语言以体会他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通过李大钊、敌人及“我” 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使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人物、对比表现人物、反衬突出中心的妙用,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时,我采用“引读、寻找发现法”,使学生找到前后照应的语句,了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好处,以便在习作中应用。

  5、指导朗读,以读促悟,受到教育。

  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

  总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评价设计】。

  目标1:讨论交流,其他补充

  目标2:讨论交流

  【过程设计】。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四、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文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看课本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设计:

  被捕前:局势严重 坚持工作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不慌不忙 严峻态度 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法庭上: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课后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本课,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不甚了解,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必定有难度。因此,课前,我再三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事实证明,学生搜集的资料在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学习被捕时,学生读后不明白:李大钊为什么不先离开x,出去躲两年再回来?为什么李大钊把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敌人还抓他?我就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从李大钊身份入手弄明白其中原因所在。再如读“法庭上”时,我又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李大钊牺牲的详细过程。学生听后对李大钊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被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强烈震撼了。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四】

  教材说明:

  本课是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除了开头之外,文章时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及相应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法设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汇报,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课上交流汇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对课文的理解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和读课文情况。

  2、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三、精读课文,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课文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汇报问题。

  3、小组内交流解决所提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把小组内没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朗读。

  五、再现李大钊光辉形象。

  分角色朗读法庭受审一段,要求通过语调、表情和动作,再现李大钊和亲人诀别的场面。

  六、随文阅读、练笔。

  1、阅读李大钊英勇就义后人们对他的追悼,建国后建立李大钊纪念馆的事情。

  2、随文练笔:在李大钊的画像下写上几句心里话。

  七、领悟首尾照应的写法。

  1、速度开头和结尾三个自然段,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2、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前后照应的地方。

  八、布置作业。

  收集李大钊的资料,准备交流。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五】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

  (1)李大钊是**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x、x等地,加紧**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做*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

  (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体会要点:①李大钊知道局势的严重性,知道自己身处的危险;②李大钊知道自己的责任;③李大钊坚决不离开*。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对*事业高度负责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朗读要点:要读出坚决的语气,要读好两个反问句。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体会要点: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重。他的心被一种伟大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事业的信心。

  体会要点:①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对*事业的信心。②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安定沉着,是因为倔心中有伟大的力量。③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气冲冲地、**地拍了几下;面对穷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来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了,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④从我由惊慌害怕:怕变为机智勇敢,说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说明这种力量的确是伟大的。

  朗读要点: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气的坚定,体会哪些词语要读重音。(如安定、沉着、伟大的力量、*事业的信心)。

  学习方法:这个句子是理解上的难点,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伟大的力量才会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也可联系其他*烈士的事例理解。

  (5)、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体会要点:①这是教育后代永远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②也是教育后代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进行到底。

  朗读要点:要表达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四、对李大钊或李星华倾吐情感

  以李大钊爷爷,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①对李大钊爷爷表敬意;②汇报今天的幸福生活;③表示继承*传统。

  或以李星华妈妈,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1表示安慰。2表示敬佩和向她学习。3表示珍惜幸福生活。

  在学生说话思路打开以后,说话内容不要加以限制。

  五、作业指导

  1、思考·练习3

  让学生把开头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连起来,多读几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这样写的好处。

  要让学生领悟到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心头的思想感情。

  2、思考·练习4

  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不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值得深入领会的句子。如写敌人凶恶的句子,也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是描写环境的词语,可以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动作、语言的词语等。在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后,应放手让学生读和抄。

  3、可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李大钊写文章,在班里交流。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由:76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yuan0.cn/a/041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